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原型观测和反演模型试验的成果,对这种新型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在闸门启闭过程中的脉动压力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环形掺气坎上游竖井段、起旋室内及水平旋流洞内压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原型和模型的基本一致,符合重力相似准则;受缩尺效应的影响,原型和模型环形掺气坎的空腔长度不同,压力差异较大;起旋室内的压力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原、模型相应测点的水流的优势频率均属低频,远小于建筑物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2.
以公伯峡工程导截流情况为例 ,从施工导流设计洪水流量 ,截流时机和截流流量选择等 3个方面 ,阐述了梯级水电站径流调节对下游在建电站工程导截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1∶40和1∶60模型及原型试验成果,分析了通气系统的通风机理,依据相似理论研究了通风量的相似性问题.研究表明,水流挟气使空腔内形成负压,通风由通气孔进出口的压差产生;空腔内真空度是原、模型通风量相似的主要影响因素;受通气孔摩阻特性和空腔内气体状态的影响,真空度比尺与几何比尺并不相等,导致通风量比尺与重力相似比尺不符;但对于1:40模型,旋流洞环流速度最大值为6.2m/s,真空度比尺与几何比尺较为接近,起旋室通风井通风量可近似按重力相似引申.  相似文献   
4.
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泄洪洞的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镝 《水力发电》2004,30(8):22-24,56
右岸旋流泄洪洞选型研究是在水平旋流自由流推荐方案与淹没流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个方案体形优化的思路、方向以及所推荐的建筑物各部位的体形尺寸有所不同。通过对两个方案的水力特性对比分析、结构体形上的比较以及其他因素等研究,综合比较推荐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洪洞采用淹没出流形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国内旋流式内消能泄洪洞工程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竖井旋流型与水平旋流型内消能工在体型优化中的重点与方向,结合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方案的论证、试验研究与体型优化,进行了连接部位泄流能力的协调与匹配、通气孔的设计、消能率的构成、起旋器出口与旋流洞连接部位后的空化空蚀、洞子的衬砌标准与范围、下游水深的影响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国内外旋流式内消能工的研究与进展,认为该种内消能工是适合于高水头、大流量高坝建设的新型消能工,是一种适合将施工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可行方案。以黄河公伯峡水电站为例,论述了竖井旋流式与水平旋流式内消能工在体型优化中的重点与方向问题;泄流能力的协调与匹配问题;通气孔的设计、消能率的构成、空化空蚀、衬砌标准与范围、下游水深的影响等问题。针对旋流式内消能工目前尚无任何设计规范可依据的情况,认为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公伯峡面板堆石坝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游工的新方法。1999年巴西埃面板堆石坝建设中首先使用该技术,因其替代传统工艺中垫层料的超填,削坡,碾压,坡面防护等工序,加快了进度,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2001年10月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委托陕工局集团进行挤墙的试验研制工作,将这一施工新技术应用于公伯峡水电站面板石坝中,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经设计验证,后即将在国内首次用于公伯峡面板坝石坝施工中。  相似文献   
8.
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浇筑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镝  武选正 《水力发电》2004,30(8):35-37
公伯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在国内率先采用了挤压式边墙技术,大坝填筑采用全断面平起填筑均衡上升,一次填筑到顶的施工方法,历时15个半月,平均月上升8.5m。最长为218m的面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拉模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历时2个半月,浇筑混凝土2.6万m^3。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试验研究的局限,揭示旋流消能工内部的流动特性,以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为例,在原、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对空腔旋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压强等值线沿径向大致以旋流空腔为中心的同心圆轴对称分布;旋流区和空腔内流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性,旋流区动能沿程由切向动能向轴向动能转变,并得到旋流角的印证;旋流空腔沿旋流洞轴向和径向均有变化;湍动能与湍动能耗散率的径向分布体现出水气交界面处水气混掺紊动、离心力引起壁面摩擦力的增加是空腔旋流具有较大消能率的原因.通过数值模拟与原、模型水力特性的对比分析可知,数值模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空腔旋流内部的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旋流消能工内空腔旋流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竖井旋流型与水平旋流型内消能工在体型优化中的重点与方向,结合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方案的论证、试验研究与体型优化,进行了连接部位泄流能力的协调与匹配、通气孔的设计、消能率的构成、起旋器出口与旋流洞连接部位后的空化空蚀、洞子的衬砌标准与范围、下游水深的影响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