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莺落峡水文站自1943年设站以来,共发生2次较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现就这2场洪水的降雨、洪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西部地区,河流年内径流分配极不均匀。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莺落峡水文站自1943年设站以来,共发生“52.7”、“96.8”2次较大洪水,现就这2场洪水的降雨、洪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三湖河口险工段凌汛形势的分析,提出了防凌对策,仅供参考。旨在加强对险工段的管理和防凌对策的研究,保证险工段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黄河水资源的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出了意见。旨在让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了解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从而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维萨拉VaisalaWAA151型全自动风速对比EL型电接风速的最大误差。得出维萨拉VaisalaWAA151型全自动风速仪的观测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通过误差计算统计,得出了维萨拉VaisalaWAA151型全自动风速与EL型电接风速的最大误差、最小误差以及平均误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黄河头道拐站断面2012年9月洪水的水沙特性,并于1989年9月洪水的峰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4年6月26日发生在黄河乌拉特前旗段的重大水污染原因,旨在引起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8.
对黄河内蒙占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整个封冻期盖面冰下垂线流速分布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封冻期常规测流采用的1点法、2点法、3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的误差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立封河段封冻时滞留在冰底的冰花,位于主流的部分在3~5天内消失,位于主流边的部分在15天左右消失,小流速或靠岸边的部分到封冻后期消失;②立封河段在封冻初期,最大垂线流速位置往往出现在相对水深0.6~0.8处。随着冰底粗糙度的减小和冰花的消失,最大垂线流速位置约40天后上移至相对水深0.4处,之后不再上移,各层的流速梯度随着冰底愈来愈光滑在逐渐变小;③从封冻初期到开河前,平封河段的最大垂线流速位置一直保持在相对水深0.4附近,但封冻初期、中期、后期的流速梯度各不相同,初期大,中期次之,后期变小;④封冻期有效水深在1.50~2.00m之间;⑤半深流速系数在封冻前期变幅较大,在封冻中、后期趋于稳定;⑥在封冻后的15天内,流量测次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天左右为宜;在封冻中、后期可根据水位的变化布置测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