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规划方案中,往往结合工程措施为设计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庄里水库移民安置规划,重点从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社会联系、促进社会整和、参与工程效益、落实政策等社会性方面,探讨了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析闭式热泵干燥过程中物料脱水、干燥介质温湿度与耗能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60℃、10%RH的控制参数下,通过试验确定物料脱水特性、干燥介质温湿度演化及系统组件耗能。结果:干燥前期物料脱水速率较快,干燥1.5 h后物料脱除了整个干燥过程96%的水分;该阶段空气介质的相对湿度维持在24%以上,水分经蒸发器表面快速冷凝并排出,除湿能耗比最高可达1.03 kg/kW;热泵机组是干燥过程的主要耗能部件,其功耗随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受干燥介质相对湿度降低和外部循环排热的影响,除湿能耗比在干燥后期迅速下降,在2 h后仅为0.004 kg/kW。结论:热泵干燥的能量利用与介质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在物料含水率较高时干燥具有高除湿能耗比,而在干燥后期会随介质相对湿度值迅速下降;恒定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不利于闭式热泵系统在干燥后期的节能。  相似文献   
3.
广西袍里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袍里卡林型金矿床赋存于合山组灰岩顶部-逻楼组粉砂质泥岩底部断层蚀变破碎带中,具有明显的层控性。金矿体由3个(Ⅰ、Ⅱ和Ⅲ号)已知矿体构成,矿体呈透镜状和似层状,走向近SN,容矿岩石为含钙陆源碎屑岩。围岩蚀变发育,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粘土化以及碳酸盐化,由内向外呈现出分带性。通过对研究区内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尤其是通过进行地质、高精度磁测、中间梯度法以及对称四极电测深法等研究,显示Ⅱ和Ⅲ号矿体之间异常明显,推测此处存在新的矿体或者2个矿体相连,后期钻孔验证存在明显的金异常。袍里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5.
王威  鲁瑜  罗峰  张宗超  郭庆 《海洋石油》2017,37(3):75-78
此文旨在研究海底长输油管道清管球运行过程中通过性、破裂性及破裂压力等特性。以渤海某油田原油外输海管为例,通过优化清管球旁通孔的设计方案,增加了流体通过率,能有效降低清管球卡堵对上游生产单元带来的安全风险。通过开展清管球的破裂压力模拟实验,证实了泡沫清管球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可靠的破裂性。试验表明:泡沫球清管球在管道中遇卡堵时,可根据管道中卡堵的程度以及压差的增大来调节自身的通过能力;当压差增大至破裂压力时,泡沫球自身破裂、破粹以通过卡堵。  相似文献   
6.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焙烧温度的Au/TiO2系列催化剂,采用TEM、XPS、XRD、N2吸附-脱附、ICP以及NH3-TPD等手段表征了Au/TiO2系列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考察了Au/TiO2系列催化剂在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条件对Au/TiO2-1(焙烧温度为350 ℃)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由350 ℃升至650 ℃,Au/TiO2催化剂中Au颗粒平均粒径从2.7 nm增至7.9 nm,晶型保持为锐钛矿型,催化剂比表面积由90 m2/g减至49 m2/g;新鲜和反应后催化剂中的Au均以金属态存在。在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中,Au/TiO2催化剂对酚类产物有很高的选择性。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增加,其活性逐渐降低,产物中酚类物质的选择性基本不变;当催化剂上Au颗粒平均粒径小于6 nm时,出现了新的反应路径,即愈创木酚上甲氧基中的甲基加氢生成甲烷。不同反应温度与氢气压力的结果表明,Au/TiO2催化剂能够高选择性地断裂1个C-O键,而苯环不会被饱和,酚类产物的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催化剂重复使用2次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滩地埋管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分析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生物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结构及各组分分离方法,重点对组分分离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进行了综述。指出为实现生物质资源替代日益紧缺的化石资源,首先要解决的是生物质各组分的高效、绿色、经济分离;其次需将生物质组分分离与后续高值化应用工艺进行耦合,以实现生物质精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压力容器处理含聚原油过程中污油泥有效排放问题,提高含聚污油泥的排污效果,以渤海某油田电脱水器为例,对电脱水器底部排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在电脱水器底部排污系统加装排泥装置,并开展了排泥装置排泥效果试验。试验表明:排污系统可实现将容器内聚合物油泥等杂质有效排出;电脱水器的清罐周期平均延长2个月;油相出口含水率平均下降2%;运行电流平均降低130 A。该技术降低了清罐可能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了电脱水器的脱水效率,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