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针对Cu、Fe、Zn的不同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BG11培养基,分别测定了3种微量金属在不同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细胞叶绿素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当Cu、Fe、Zn浓度分别为0.001、3~12、0.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生长最佳,且在最佳浓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对Cu、Fe、Zn的利用率与其生长状况呈明显的相关性。Cu、Fe、Zn在不同浓度范围对藻类光合作用的促进或抑制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水体蓝藻暴发时,除了调节氮磷以外,通过微量金属元素浓度的调节也可作为一条有效抑制蓝藻暴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4种(壬基酚(4-n-NP),双酚A(BPA),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内分泌干扰物(EDCs)为目标物,针对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中的分布与去除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实验研究了其去除机理。所有EDCs在城市污水厂进出水中均被检出,进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E2:64.8 ng/L,EE2:171.5 ng/L,4-n-NP:115.4 ng/L,BPA:920.7ng/L;出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E2:22.8 ng/L,EE2:49.9 ng/L,4-n-NP:50.9 ng/L,BPA:84.3 ng/L。污水中EDCs目标物的去除主要来自于生物处理阶段,其去除机理主要是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率与EDCs种类及污泥类型有关。污泥吸附对EDCs的去除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BG11培养基探究了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的氮源、磷源最佳质量浓度,并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研究了氮磷的三种不同形态(NH_4+~-N、NO_3~--N和NO_2~--N和K_2HPO_4、β-G-P、ATP)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最佳氮源质量浓度为32 mg·L~(-1),三种氮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NO_3-N、NO_2-N、NH_4~+-N;铜绿微囊藻生长所需最佳磷源质量浓度为0.5 mg·L~(-1),三种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ATP、K_2HPO_4、β-G-P。因此,氮磷质量浓度及其形态的不同对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会有影响,可以通过调节氮磷质量浓度及其形态有效调控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