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湖泊防渗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泊防渗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在现场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二维包气带溶质运移模型进行防渗对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物的浓度影响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湖水氨氮浓度保持目前的0.14mg/l时,无防渗时,地下水中氨氮平均浓度由0.43mg/l下降到0.23mg/l,有防渗时,则下降至0.29mg/l;当湖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为1mg/l,无防渗时,在计算期末地下水中氨氮平均浓度由0.43mg/l上升到0.77mg/l,有防渗时,则上升至0.53mg/l。因此,在湖水水质好于地下水时,湖底防渗将降低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而在湖水水质较差时,湖泊防渗将显著降低地表水污染物向地下水的扩散强度,有利于地下水水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土地用途的管理以及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转化作为主要的切入点,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土地整理的作用进行相应的探讨与论述,并且进一步论述在不发达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实际意义与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干旱气候(75%降水保证率)条件下的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目标,选用线性规划法,对2010年、202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联合调配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以前,在仅考虑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的情况下,需采取适当超采地下水、强化工农业节水10%以上的措施,以满足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2020年,在适当超采地下水、强化工农业再节水5%的措施下,自产水资源量不能满足全流域用水需求,需要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车辆也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也愈加繁忙,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高速公路经常出现路面裂缝的问题。为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节约资金,本文主要对导致高速公路产生路面裂缝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氚在黏土矿物中的滞留试验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滞留现象对相关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参数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氚在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孔隙介质中的平均分配系数分别为0.15 ml/g、0.10 ml/g、0.12ml/g;氚的绝对吸附量随氚水比活度的增加而增大,绝对吸附量的对数与相应氚水比活度的对数呈直线相关关系;氚的滞留将使野外弥散试验获得的弥散度和弥散系数减小,使得室内示踪试验获得的孔隙水流速比实际孔隙水流速减小5%~25%,使得按照3H测龄方法获得的亚砂土等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增大5%~20%,按照3H-3He测龄方法获得的地下水年龄比实际情况增大4%~18%。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中两种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东杰  王金生  丁爱中 《工程勘察》2006,(7):17-22,34,31
目前,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常用理论方法有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同一种理论方法中,如果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不同,其相应的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针对确定指标权重的首尾比率法和聚类权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超标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推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中以山西省运城地区的31个地下水质量样本为例,选择pH值、NH4+、Fe3+、Cl-、SO42-、NO3-、NO2-、F-、PO4-、总硬度、矿化度共11个指标,采用多属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分别采用了首尾比率法和聚类权法。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认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用首尾比率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做法在原理和结果上存在重大缺陷;而用聚类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浅层地下水多年最高地下水位在不同方向分布的实验结构函数的计算 ,套合出了二维结构函数模型 ,并综合运用“交叉验证法”与“离散方差检验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小波分解与变换法预测地下水位动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吴东杰  王金生  滕彦国 《水利学报》2004,35(5):0039-0045
通过小波分解方法将地下水位动态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细节信号序列和逼近信号序列,然后运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对各信号序列分别进行模拟预测,模拟结果比单纯用自回归法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接近实测值,说明通过小波分解方法进行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和预测是适合的;同时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宏观分析,使隐藏的规律性显现出来,揭示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中除了具有一个水文年内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外,还存在2~3年间隔的波幅强弱变化,可以推断未来短期内地下水位动态发展仍将延续当前总体下降的趋势,与小波分解方法得到的预 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碳布(CC)为基底,采用化学沉积、恒电位极化及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Ni(OH)2/CC复合材料和Y(OH)3@Ni(OH)2碳纤维复合材料(Y(OH)3@Ni(OH)2/CC)。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研究样品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经恒电流50 mA/cm2充放电测试,其面积比电容为1 017 mF/cm2,CV循环1 000圈其面积比电容相对于初始面积比电容的保持率为16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