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正>本研究应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现将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随机分成两组,阿立哌唑+氯氮平(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8~14岁,平均(12.6±2.1)岁;病程(4.6±1.1)年。阿立哌唑(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12.4±2.5)岁;病程(4.0±1.5)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1病历报告〈br〉 患者,女,32岁,因反复疑人害己、自语自笑等1年余,再发1月入院。于1年多前出现疑人害己、自笑等首次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使用氯氮平、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4月后自行停药,病情再发1月再次入院。患者平时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本次入院精神检查:存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言语性幻听、冲动伤人、行为紊乱,情感不协调,自知力缺乏,智能正常。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脑电图、心电图结果均正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使用氟哌啶醇注射剂5mg/次,肌注,用药30分钟患者安静,继而出现过度镇静,持续12h,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第2天出现冲动伤人、行为紊乱、喊叫等,再次给予氟哌啶醇注射剂5 mg/次,肌注1次,15分钟后患者安静。体检:生命征正常,嗜睡状态,心肺听诊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葡萄糖正常。给予监测生命体征,输液等支持治疗,8 h后清醒,改用氯氮平片逐渐加量治疗未再出现过度镇静现象,治疗2个月获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对照组(文拉法辛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新治疗,疗程均为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度(CGI-SI)、艾森贝格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2,,的HAMA总分、精神性症状分、躯体性症状分、CGI-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文拉法新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躯体性症状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总分、精神性症状分、CGI-SI评分从治疗后第2周起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艾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躯体性症状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艾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为84.28%,显效率为66.67%;与文拉法新组总有效率78.13%、显效率为5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第1,周末SERS2总分与文拉法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周末两组的SE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有良好疗效,起较更快,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2009~2018年广西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心理科开放式病房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变化情况,为今后心理科疾病防治及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该院心理科2009~2018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8 478例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种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8年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以4~40岁年龄段为主。精神分裂症、强迫性障碍的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而其他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躯体化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他精神障碍和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数量自2014年起增速变缓,2018年明显下降;而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未成年及中青年是心理科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焦虑障碍、抑郁发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心理科疾病防治的重点病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西省某精神专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入院人次的季节性变化,预测2019年-2021年入院人次,为优化医院管理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方法 统计广西省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2008年-2018年各月份的入院人次,利用季节指数法对11年间各月(季度)进行动态分析,并用灰色模型预测2019年-2021年入院人次。 结果 该院2月、3月、4月、5月、10月、12月精神障碍患者入院人次季节指数均大于100%,分别为100.53%、115.86%、106.76%、102.58%、100.93%、100.43%。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建模,预测2019年-2021年入院量分别为6 878、7 476、8 125人次。 结论 2012年-2021年该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年入院人次呈逐年递增趋势,上半年尤其是春季为入院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正>发作性睡病在临床上少见,故不典型的病例往往造成误诊,这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其日常的工作生活。正确识别发作性睡病的表现,才能正确处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9~20岁,均误诊为癔症,误诊时间1~6个月。1.2方法对入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根据个体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哌罗匹隆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小剂量哌罗匹隆联合氟西汀组)与对照组(氟西汀组)各32例,分别予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哌罗匹隆与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临床疗效评定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的HAMD-17总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第4,6周HAMD-17总分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的HAMD-17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第6周研究组总有效率(78.13%)、显效率(50.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88%)、显效率(25.0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少,在治疗后第6周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哌罗匹隆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氟西汀效果更好,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谵妄是由于躯体疾病、药物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的器质性急性脑病综合征。也称急性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急性精神错乱状态等。其主要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基础上,伴有幻觉妄想和行为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草药致谵妄就诊于精神病院的患者逐年增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1.35±15.46)岁,病例选择于2011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