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 ,总结早期急诊及晚期诊断 (1周后 )依据 ,探讨误诊原因 ,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1 1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 72小时 8例 ,6周至 3个月 3例。气管、支气管断端吻合 8例 ,修补成形 3例。结果 治愈 1 0例 ,死亡 1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应用生物蛋白胶可提高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4.
彭磊磊  于奇  刘永靖  缪军  陶宇  王平 《安徽医药》2015,19(12):2363-236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工伤及其他意外损伤经常可导致溺水,溺水患者病情凶险且发展迅速,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现就我科成功救治的1例溺水患者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气胸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50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电视胸腔镜手术35例;腋下小切口手术15例),与同期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5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在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微创手术是自发性气胸极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手术274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24例。区分不同原因,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21例于术后48-144小时行气管切开,8例2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于术后死亡。结论心脏瓣膜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是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提前预防,及时确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妍  陶宇  陆林  吕东来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099-1102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客观反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盲单臂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15例进入二线治疗的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者胸水找脱落细胞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方案为口服低剂量阿帕替尼+替莫唑胺:阿帕替尼250 mg,1次/d;替莫唑胺200 mg/(m2·d),连续服用5 d,每28 d为1个周期。其中阿帕替尼剂量根据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可适当调整为125 mg。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复查CT评价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肿瘤出现进展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 结果 1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5个月,近期客观缓解率(ORR)为46.7%,疾病控制率(DCR)为66.7%,其中4例患者6个月内出现新发病灶,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但Ⅲ~Ⅳ级严重不良反应少,经有效处理均可控。 结论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缺乏时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维生素缺乏症”。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或用餐量过少,致摄入的维生素不足,可引起原发性维生素缺乏症。机体吸收维生素的能力发生障碍、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或一些药物的干扰作用都能导致继发性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9.
韩继彪  于奇  陶宇  刘永靖  缪军 《人民军医》2008,51(2):107-107
1990年5月-2006年2月,我们行食管和贲门癌根治术术后并发不同程度幽门梗阻36例,经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随着育龄妇女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