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往往需要手术清除血肿。但随着CT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能快速白行消散的报道逐渐增多。可目前有关机制尚不十分明确。2001年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快速白行消散者16例.占同期硬膜下血肿患者3.2%。本文拟结合具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中应用。方法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入路开颅的患者74例,分为人工脑膜组36例和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38例,2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并减张缝合硬膜,观察术后的硬膜间积液等并发症和经济负担。结果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术后无并发症,经济负担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的手术操作方法可以安全应用,是对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后留置胃管致食道糜烂出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性 ,51岁。因车祸致颅内血肿 ,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后2周余于1998年4月5日转入我院。体检 :GCS评分9分 ,左侧瞳孔3.5mm ,右侧瞳孔3.0mm ,对光反应存在 ,减压窗见脑实质膨出 ,压力偏高。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 ,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 ,双侧巴氏征阳性。当地医院术后1周行经鼻咽留置胃管 ,给予胃肠内营养。转入我院6天后 ,鼻饲前常规胃肠抽吸得咖啡样物 ,隐血试验阳性 ,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酸剂 (洛塞克、甲氰咪胍等 )等治疗。因胃肠减压5天 ,减压液持续为咖啡样物 ,遂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示胃十二指肠粘膜…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inappropriateADH syndrorme,SIADH)患者16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自2006年8月到2009年9月,本院共收治单纯成人颅骨内板凹陷性骨折病人7例,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67岁.因头皮暗红色结节1年,于2008年5月来我院门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部米粒样结节,质软,无糜烂溃破,无疼痛和瘙痒,在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病历丢失,具体不详),现发现头皮切口愈合不佳,皮损逐渐增加,融合成大面积肿块,并且溃破伴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在开颅手术中使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探索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而且能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技术.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传统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开颅手术患者(改良组)各35例.改良组采用头皮-颞筋膜-额骨膜瓣整体一层向前翻转直至颅底的方法保护面神经额支.术后第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 传统组有6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组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容貌,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外联合营养)59例,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57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同时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单纯的肠内营养支持更能快速纠正负氮平衡,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建议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实施早期的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