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象与方法(图1) 解放军452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岁.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3例,V级2例.动脉瘤<10 mm 16例,10~25 mm 2例.所有病人行3D-DSA检查(GE公司Innova 3100),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均采用常规翼点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一期手术治疗的9例M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共19个动脉瘤均成功显微手术夹闭。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其中治愈或良好5例,轻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经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运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可使一期手术治疗MIA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因“头昏头痛20 d,伴行走不稳、视物模糊4d”入院.查体:右侧听力轻度下降,双侧外展神经受限,水平复视,行走时右侧偏移,右侧跟膝胫试验(+),余无阳性发现.头部平扫CT示右侧小脑脑桥角区高密度影,伴第四脑室受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及磁共振扫描对颢叶癫痫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颞叶癫痫病例,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及磁共振扫描(MRI),发作时V/EEG所示的痫样放电部位与MRI检查所发现的病变同侧时,将此侧颞叶作为癫痫灶颞叶;MRI未见异常,则根据三次以上发作时V/EEG定侧.所有患者经术中皮层脑电图和深部脑电监测后,行前颞叶切除术.结果 术中皮层脑电图及深部脑电监测均发现有痫样放电,与术前V/EEG监测吻合.术后102例(70%)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显著改善35例(24%),良好6例(4%),无改善3例(2%).结论 V/EEG结合MRI对颞叶癫痫术前能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硝西泮在Wada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准备外科治疗的10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用氯硝西泮替代异戊巴比妥行Wada试验。结果 106例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测试后30分钟到60分钟均基本恢复到测试前意识水平。101例通过测试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其中3例术后出现短暂语言迟钝,经观察脱水治疗3~7天后逐渐恢复,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语言障碍及记忆功能缺失。结论氯硝西泮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均达到临床用药要求,可以替代异戊巴比妥应用于Wada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形成患者入院经CT检查后直接急诊开颅探查,术中先清除部分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后行动脉瘤探查并夹闭;对探查过程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术后3月按GOS分级标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按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即使在探查中动脉瘤再次出血,也能很好地控制出血并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33岁,因"头痛1个月,加重伴呕吐约1 w",于2010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胀痛,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外院行颅脑CT发现小脑占位,随即在我院行MRI检查提示:双侧小脑及脑干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并有囊性改变,最大囊变大小约2.5 cm×2.5 cm×1.5 cm,增强后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结节,同时伴有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影像学特别是MRI出现及造影技术的发展,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现被认为是常见的脑血管畸形~([1-6]).幕下小脑半球是其好发部位之一.CVM易伴发其他类型血管畸形,以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CM)最为多见~([7]).本文报告2例小脑半球静脉畸形伴海绵状血管畸形,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切开与双侧额颞瓣开颅对清除双侧额叶脑挫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双额叶脑挫伤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B组28例,行双侧额颞瓣开颅。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叶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术后CT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A组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在良好率、中残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重残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清除双侧额叶挫裂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患者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电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16例)与西药组(16例),针药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电针刺激内关和曲泽,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次及第30次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电针治疗第7次后针药组GCS评分(6.88±1.63)与西药组评分(5.25±1.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25.0%,西药组为0,第30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81.3%,西药组为43.8%,针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及曲泽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