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误诊为椎管内肿瘤七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早期首发症状多为单一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腰腿痛、麻木。后期可为多根神经根损害表现,影像学所见很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从而导致临床误诊误治。我院从1990年2月-2003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7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被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胫骨是下肢承重骨,其中下段交界附近的骨质以皮质骨为主,骨干内血管及血供相对较少,该部位缺少肌肉等软组织覆盖,在损伤后血供更差,发生骨不愈合的概率高。骨缺损者再生缓慢,用传统无血运骨移植靠骨缺损两端活骨组织细胞的爬行替代过程产生新骨取代移植的死骨,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长、骨愈合较慢。1980年以来,本文采用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接合骨缺损21例。经随访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I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患者,应用病灶内抗生素持续灌洗、骨外露处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瓣修复、骨折不愈合外固定架加压固定综合方法I期治疗,对骨感染治疗情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处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I期愈合13例,II期愈合2例,骨感染经1~1.5年随访无复发。结论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I期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兼顾控制感染、消灭软组织缺损创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前部植入骨颗粒。结果随访(12.6±3.8)个月,脊髓功能提高,椎体前缘高度增加。CT检查未见骨吸收及“蛋壳”现象。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及节段稳定性,防止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5.34)°比(80.12±16.41)°,6周:(108.48±16.35)°比(96.26±18.37)°,7周:(146.37±19.28)°比(135.21±17.65)°,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方法:选择1999-02/2006-0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12和/或L1段骨折患者59例,行螺旋CT检查及图像三维重建,重建结束后,得到胸腰段标本的三维图像,通过旋转和切割进行图像处理并测量,模拟出T11~L2的椎弓根形态,根据CT测量椎弓根的实际投照点进行调整,即横断面上椎弓根轴线与矢状位上椎弓根轴线的交点,在确定进钉点时选择下关节突为参照物,选用合适直径的螺钉进行植钉,植入螺钉后,连接棒或板系统。结果:262个椎弓根行植钉术,242个完全在椎弓根内,仅有20个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术后平均随访16.1个月,均无临床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平均增加1.4级。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断钉(3枚),1例患者出现断棒,所植入的螺钉与机体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可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982年 8月~2004年 2月我们共收治产伤致新生儿股骨骨折 15例, 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现将产伤致新生儿股骨骨折的原因、修复特点与防治措施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婴 9例, 女婴 6例, 胎龄 38 ~40周4例, 41周以上 11例。胎位: 臀位 7例, 横位 5例, 头位 3例。自然分娩及内外倒转 9例, 剖宫产 6例, 其中骨盆狭窄1例, 横位 1例, 臀位并有剖宫产史瘢痕子宫 1例。骨折部位: 均为股骨中段骨折或中上段骨折。骨折类型: 斜行或短斜行骨折 10例, 横行骨折 4例, 青枝骨折 1例。骨折移位情况: 骨折近端出现向前向外的成角, …  相似文献   
8.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尺骨冠状突骨折是肘关节骨折中发病率很低的骨折类型,其分型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报道也不多。1990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12例,按照Regan-Morrey分型指导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0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75~1995年收治30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手术误伤18例(60%),手法复位致伤10例(33.3%),止血带损伤2例(6.7%)。结论: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主要因为手术和复位伤,熟练掌握桡神经解剖,严格遵守基本操作技术,具有高度责任心,才能减少医源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双侧股骨干骨折是一类少见的损伤类型,是严重暴力作用的结果,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多发性损伤,病情危重,治疗和康复困难,晚期常遗留膝关节僵直,行走功能恢复多不理想。早期救治和早期康复对减少膝关节僵直,改善膝关节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复习我们收治的19例双侧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