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我院2 0 0 1年3月~2 0 0 4年1月,显微镜下“微侵袭”清除与传统“肉眼”下清除脑内血肿病例比较分析,报告如下。临床材料及方法微侵袭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5~80岁,平均5 7岁。2 2例既往有高血压史。术前意识状态分级:清醒4例,嗜睡9例,浅昏迷9例,中昏迷5例,深昏迷2例。术前瞳孔散大:单侧8例,双侧3例。发病到手术时间:<6h 14例,6~2 4h 10例,2 4~72h5例。手术前GCS :12~15分4例,9~12分9例,6~8分7例,3~5分9例。术前CT检查: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2 0例,脑叶9例;出血量30~5 0mL 5例,5 0~70mL 17例,>70mL 7例;破入脑室13例,…  相似文献   
2.
术后继发脑梗死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增加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我院自1995-07∽2003-06共20例术后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3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微腺瘤6例,大腺瘤17例,巨大腺瘤9例,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结果完全切除27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仅进行活检1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4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行MRI、视野复查显示,近全切除23/34例(67.65%),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91.30%;次全切除5/34例(14.71%),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80.00%;大部分切除4,34例(11.76%),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75.00%;部分切除2/34例(5.88%),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50.00%;术后总体视野恢复好转率85.29%;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血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仁2.57,P〈0.05;后者仁3.01,P〈0.05)。随访28例,随访4-73个月,平均27个月。15,28例(53.57%)治愈,10/28例(35.71%)控制,3/28例(10.71%)复发。9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野缺损、能明显降低功能性腺瘤患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颅内压监护下对13例患者使用3%的高渗盐水脱水治疗,与同期15例使用甘露醇脱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小时内,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脑灌注量(CPP)。记录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至ICP恢复用药前水平所间隔的时间。结果 3%高渗盐水的脱水效果与甘露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及死亡率相当。结论 3%的高渗盐水脱水效果确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作为临床一线脱水药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手术经验。方法应用后颅窝去骨瓣减压+侧脑室枕角穿刺置Ommaya囊治疗7例大面积小脑梗死。结果 7例术后存活5例,死亡2例。存活者术后随访5~18个月,4例术后ADL分级Ⅰ~Ⅱ级,1例Ⅳ级。结论后颅窝去骨瓣减压+侧脑室枕角穿刺置Ommaya囊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8.
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2月35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资料;采取抗感染、脑室外引流及冲洗、腰穿及鞘内给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措施。结果 35例发生颅内感染,其感染率为2.38%,3例死亡,死亡率8.57%,32例存活者随访2-3个月,均未见治愈的炎症复发。结论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颅脑外伤可能是致瘤因素.笔者报告1例颅脑外伤后2年,在脑挫伤的原发部位形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回顾分析两者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开宇  金杭煌  周婷  罗永康  陈茜 《浙江医学》2013,(24):2166-2169,I0018
目的探讨BAG-1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取158例脑膜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直接检测BAG-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BAG-1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WHOI级(上皮、纤维、混合、微囊、砂粒型)、Ⅱ级(不典型和脊索样型)、Ⅲ级(乳头型和间变型)的各亚型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复发患者24例,呈高表达状态3例(1250%);未复发患者134例,呈高表达状态102例(76.12%)。术后复发者IHS增高者明显少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程度为0级与1级、2级与3级的患者其IHS高低例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0、1级与2、3级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均与细胞凋亡有关,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越低,其瘤周水肿越重,术后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