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添加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添加金刚烷胺200 mg/d及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测量体质量,检测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质量和TG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DL、TC增加值显著大于研究组(P均0.05)。结论:添加小剂量金刚烷胺短期内可明显增加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减少血LDL和TC水平升高;但不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对Ⅰ型精神分裂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0例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协定方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d)。对照组单纯应用氟哌啶醇,使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PANSS评分差异在第1、2周末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第4、6周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皂荚合剂配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Ⅰ型精神分裂症能明显加快患者症状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约为4.7∶l;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1±6.60)岁。结果本组首发症状:痴呆(21例)、精神异常(10例)、癫痫(2例)、脊髓病变(1例)。34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30例,出现赫氏反应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备部位均可受累,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反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误诊率高,应早期诊断,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于入院次日对58例住院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DS)、60例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NDS)采用酶法检测血清Hcy、血脂水平,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采用同样方法检测64名对照者的Hcy、血脂水平,并比较三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Hcy、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高于两患者组(P0.05),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陷型PANSS阴性因子分高于非缺陷型(t=24.840,P0.001),非缺陷型PANSS阳性因子分高于缺陷型(t=29.918,P0.001),PANSS总分(t=0.275,P=0.784)、PANSS一般精神病理分(t=1.005,P=0.3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Hcy水平均与性别相关,即男性高于女性,缺陷型(t=3.146,P=0.003),非缺陷型(t=2.624,P=0.011),对照组(t=4.753,P0.001);缺陷型、非缺陷型患者HDLC女性均高于男性(t=2.711,P=0.009;t=3.220,P=0.002);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男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Hcy和血脂水平并没有高于正常人群;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Hcy和血脂水平无差异,但男性患者Hcy高于女性,而女性HDL-C高于男性,且缺陷型患者Hcy与阴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1日法调查本院所有住院共523例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用药情况。新型抗精神药物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为临床最常用药;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的残留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式,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1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或精神科主治医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残留抑郁症状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