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正1病例资料女,39岁,因突发意识障碍2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昏迷,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右侧瞳孔直径约2 mm;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皆消失;四肢肌张力偏高,右侧病理征阳性。急诊头部CT示左侧颞顶叶及侧脑室后角出血(图1A)。急行开颅探查、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病人急性期默认网络(DMN)的结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TBI后注意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5例TBI病人作为TBI组,在急性期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DMN的结构完整性。在恢复期采用注意量表评估病人注意障碍。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TBI病人磁共振相关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评估其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I病人急性期DMN结构内的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P < 0.01),胼胝体膝部(gCC)的表观弥散系数图(P < 0.01)。在恢复期,TBI病人注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 < 0.01)。急性期TBI病人DMN结构的变化与恢复期注意量表的评分显示,TBI病人DMN中扣带束、gCC、额枕上束(SFOF)的FA值之和与Stroop色词量表Victoria版本各部分耗时总和呈负相关关系(P < 0.05,R2=0.291);SFOF的FA值变化与VST中C部分的耗时呈负相关关系(P < 0.05,R2=0.396)。结论TBI引起纤维连接的中断是损伤后DMN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DMN结构的破坏可作为早期诊断TBI后注意障碍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连接皮层的白质纤维束参与,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和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均可产生认知障碍~([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可破坏大脑固有神经网络(intrinsic connectivity networks,ICNs)节点间的白质纤维连接,是DA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和凸显网络(salience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预后的预测在临床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探讨特定患者或疾病相关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由于传统预测TBI患者预后的指标较为局限,探索新兴生物标记物及开发新模型渐成为近年来预测研究的热点。TBI预后预测因素的研究从不同的人群特征、患者差异、研究终点等方面入手,发现预后因素的单变量关系,分析调整与结局相关的变量,探求患者特定的疾病特征与其预后的相关性。TBI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以多维的预测因素角度为据,进行模型的说明、估算、评估、验证和展示。探索新兴TBI预后的预测标志物不仅在建立更为准确的TBI预测模型中起关键作用,亦对TBI后的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有重大帮助。此外,建立高效的TBI预后的预测模型可更加精确、实际的实现不同TBI患者间的对比及危险分层。目前TBI预后预测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与患者信息的缺失、非线性效应的探索以及研究间异质性的评估有关。鉴于此,本文就近期的TBI患者预后预测研究的方法与原则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TBI预后预测研究提供借鉴。在预测因素的研究中,强调患者选择、因素筛选及研究设计原则; 在预测模型的建立中,强调模型的开发及内、外部验证原则。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 000万人遭受创伤性脑损伤(TBI),约半数人口在其一生可能遭遇一次或以上的TBI。在TBI患者中,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占主导,并且此类患者大多由专科医生诊治。有多数mTBI患者急性期后常常呈现出持续性、与伤害相关的日常生活能力困难及人际交往功能障碍,这说明mTBI患者的预后并非那么“轻微”。就这类症状的管理手段而言,由于存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因此专科治疗手段对其的治疗作用有限。近年来,随着全科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家庭及社区等一切资源为mTBI患者提供长期的照顾以克服创伤后的低随访率和低康复率的全科医疗模式,渐渐成为国内外mTBI急性期后主要的干预手段。但对上述mTBI后的干预手段,目前最重要的决策因素是基于经验性的判断,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指南。现阶段可用于mTBI的全科干预手段有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一般线上手段主要为以网络为基础的在线指导及程序性操作干预,线下手段主要为艺术疗法、作业疗法、音乐疗法及中医疗法。本文基于临床可用性对上述干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全专结合”模式的推进及普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早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87例sTBI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指伤后1周内死亡,1周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也视为早期死亡。结果 287例sTBI中,早期死亡103例,早期病死率为35.89%;存活184例。早期死亡病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6.5(4.7~9.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病人[4.0(2.63~5.5)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增高是sTBI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预测早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65(95% CI 0.711~0.820),最佳截断值为5.25 mmol/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9%、71.7%。结论 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增高,sTBI早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这提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可作为sTBI早期死亡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