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在费县已经进行多年了,为了监测评价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同时为今后制定传播活动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99年8月~1999年8月对费县进行了健康教育传播效果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对象及方法健康教育传播效果调查分定量(KAP)和定性(RAP)两部分。抽样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定量调查是在费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在每个抽取的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在每个村随机找10名群众进行询问。由询问者或记录人填写“调查问卷”。询问时不提示,不让被调查者看问卷,如实填写,定性调查是在定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施的18例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并残胃十二指肠吻合(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是完全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残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端端吻合,再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共同开口后,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现为三角形.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淋巴结清扫(D1+或D2)及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56.3±38.5) min,三角吻合耗时(24.6±11.2) min.肿瘤距上切缘(5.8±2.4) cm,距下切缘(4.1±2.7) cm,上、下切缘病理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中出血量(70.7±43.8) 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4±12.0)枚/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0.9)d,肛门排气时间(3.1±1.2)d,进食流质时间(3.6±1.7)d,术后住院时间(9.6±2.5)d.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糜瘘伴腹腔感染;全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156例胃腺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家族成员CD44s、CD44v5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s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0%(78/156)和40.3%(63/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5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3%(77/156)和63.4%(99/1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7.6%(12/156)和0(均P〈0.05)。3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CD44s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CD44v5的表达仅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CD44v6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Lauren分型相关。CD44s、CD44v5及CD44v6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8%和52.5%(P〈0.05)、38.9%和49.3%(P〉0.05)及26.2%和75.4%(P(0.05),仅CD44v6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I.931,95%CI:1.183—3.152)。结论CD44参与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可能成为胃癌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不符合与胃癌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同一组医师收治的1745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不符合对病人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并分析淋巴结不符合的术前高危因素。结果 所有病人的淋巴结不符合率为39.3%,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和远端胃切除病人的淋巴结不符合率分别为52.1%和23.6%。淋巴结不符合与年龄、BMI、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和胃切除类型具有相关性(P均<0.05)。淋巴结符合组病人5年存活率高于淋巴结不符合组(65.8% vs. 53.2%,P<0.001)。基于临床T分期进行分层,cT1期胃癌病人淋巴结符合组与不符合组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 vs. 91.2%,P=0.369),而cT2~cT4期胃癌病人淋巴结符合组的5年存活率高于淋巴结不符合组(56.0% vs. 4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不符合为胃癌病人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5、腹腔镜全胃切除为淋巴结不符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结不符合是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BMI及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术中出现淋巴结不符合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常见术前指标预测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早期(1年内)减重效果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LSG的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腹部大手术史、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术后1年内怀孕及失访患者后, 共200例患者入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0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10例),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149例, 年龄(29.9±8.2)岁, 体质指数(BMI)为(38.7±6.5)kg/m2。本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程序的LSG手术。将LSG术后1年达到理想体质量, 即BMI≤25 kg/m2定义为早期减重达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标、术前血液学指标以及合并症情况与LSG术后早期减重达标的关系, 并将相关因素纳入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越大, 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预测准确性越好]、似然比检验(似然比越高, 模型同质性越强)、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净获益越高, 模型越好)、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AIC...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中监测相对血容量 (BVM ,Bloodvolumemonitoring)并反馈调控超率速度的方法对减少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采用普通方式与监测BVM反馈调控超率速度方式 (BVM法 )交替进行血液透析 ,统计BVM法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次数、发生了低血压和小症状 (肌肉痉挛疼痛、或头痛、或呕吐、或腹痛 )的血液透析次数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每次超率量。比较两种方法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4年内 30例患者共做普通血液透析 6 5 5 0次 ,有低血压发生的血液透析次数为 6 30次 ;有小症状发生者为 80 1次 ;4年内共做BVM法 6 5 5 5次 ,有低血压发生的血液透析次数为 330次 ,有小症状发生者为 4 1 0次。BVM法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小症状发生率显著减少 (P <0 .0 5 ) ,而治疗前后血压、体重的改变量两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用BVM法血液透析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辅助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但并不能依靠它完全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BVM法血液透析减少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机理及其它新的方法仍需继续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献血者抗-HIV1阳性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无偿献血在本市开展.1997年以来,市中心血站检出抗-HIV可疑2例,抗-HIV1阳性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联合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脾切除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80年1月至2003年6月对237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施行了胃癌D2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其中N0.10淋巴结转移患者75例,No.10淋巴结无转移患者162例.对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37例患者中No.10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7.7%和35.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大体分型、胃切除方式和No.10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浸润深度、胃切除方式和No.10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层分析显示,T3期No.10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4.5%和39.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1.2%和3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3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施行全胃联合脾切除能够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胆囊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3例胆囊癌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有23例胆囊癌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3.49%。结论:p53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