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洛酮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脑外伤的早期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纳洛酮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kg-·1d-1治疗。观察病人的GCS评分、颅内压及头颅CT所示脑水肿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在提高GCS评分、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CRP分别为(73.64±8.64)mg/L(、69.23±7.3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37.25±11.45)mg/L,对照组为(48.54±12.07)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纳洛酮综合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②CRP可作为颅脑外伤病情及纳洛酮治疗效果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以及0.1、0.2、0.4、0.6、0.8 mg.kg-1.d-1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分组剂量纳洛酮,观察GCS、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随访3个月,观察GOS、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GCS、β-EP、CRP在小剂量纳洛酮组(0.1 mg.kg-1.d-1)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纳洛酮组各组间(≥0.4 mg.kg-1.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空白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0.2 mg.kg-1.d-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脉搏、呼吸在纳洛酮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GOS、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在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小剂量组恢复最差(P<0.05);但大剂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盐酸纳洛酮(≥0.2 mg.kg-1.d-1)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小剂量盐酸纳络酮(≤0.1 mg.kg-1.d-1)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保护无意义,临床不提倡使用;③盐酸纳络酮剂量0.4~0.6 mg.kg-1.d-1为最佳临床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头晕渐加重半年、头痛伴呕吐10d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简化智能量表正常,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沉100mm/h,骨髓增生活跃,红、粒系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脑脊髓液压力350mmH2O,蛋白0.94g/L,白细胞、糖及氯化物正常。胸片和腹部B超均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脑CT示右额颞顶区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楚,周围水肿明显;头颅MRI平扫右额颞顶…  相似文献   
4.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手术方法容易掌握,病人耐受性好,它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癫痫尤其是对那些无法确定致痫灶或双侧病灶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因右侧面麻、耳鸣、听力下降1年入我院脑外科。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部主体未见异常。总胆红素44.50umol/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正常。 B超检查示肝左叶囊肿( 11 cm×6cm), CT示肝胃之间小网膜区囊肿,遂转入肝胆外科。剖腹探查:见肝胃之间,小网膜囊区一囊性肿物,约10 cm×8cm×6cm,张力大,紧邻斤左外叶,囊肿基底部与胃小弯侧胃壁粘连,紧邻胃左动、静脉,且基底部周围可见串珠样小囊肿;肝脏大小、色泽正常;胆总管轻度受压。因囊肿与胃壁粘连紧密,局部…  相似文献   
6.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54例;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8;弥漫性脑肿胀镐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创伤性脑梗死3例。分析其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恢复良好63例(32.5%),中残27例(13.9%),重残48例(24.7%),植物生存16例(8.2%),死亡40例(20.6%)。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组织膨出或坠出、远隔部位血肿和癫痫。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应注意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颅内压(ICP)监测在国内外均被列入颅脑创伤的治疗指南,并作为较高级别的推荐意见[1-2],但我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尚不普及.为探索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 1年10月,对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实施ICP监测来指导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49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儿童脑干胶质瘤约占儿童脑肿瘤10%~15%,桥脑弥漫性胶质瘤又是脑干胶质瘤中一种独特类型,其临床特点、MRI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均有别于其他类型胶质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