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对128例年龄1个月~3岁的急诊手术病儿进行分析,60例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尽量完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按不同手术种类选择麻醉方式,其中56例采用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的方法(Ⅰ组);72例选择气管内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Ⅱ组);术中主要监测心音、脉搏和SpO2,部分监测血压,并强调保暖。结果显示:两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但Ⅰ组SpO2偏低,有4例明显下降而需中途改行气管内插管麻醉。认为婴幼儿急诊手术中,做好术前准备是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提高成功率的关键,而慎重选择麻醉方式与SpO2监测和保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定是临床麻醉过程中最常用的辅助药,为了解硬膜外麻醉下应用安定对病人搏动性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对145例麻醉病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45例病人(ASAⅠ~Ⅱ,年龄22~88岁),按不同年龄分为两组。A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24周、48周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按照中国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83.3%(50/60),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达到93.3%(56/60),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24周末、第48周末,VAS分值分别为(3.49±1.91)、(2.86±1.68)、(2.35±1.64)、(2.18±1.55)分,较治疗前的(8.61±0.73)分显著下降(t=19.34,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VAS分值与治疗第1周末比较明显降低(t=4.11,P<0.01);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98±15.18)、(72.86±15.68)、(78.35±13.54)、(80.40±12.67)分,较治疗前的(36.78±10.70)分明显提高(t=10.92,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后第1周末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效者均为颜面部侵犯三叉神经患者。结论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内固定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A、B两组,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5μg/kg,然后硬膜外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 mg+吗啡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B组硬膜负荷剂量为罗哌卡因6 mg+吗啡1 mg+氟哌利多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观察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4.4%,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2例。结论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静脉用药可能比硬膜外给药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由于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容易出现低血压。研究发现,麻醉前预充一定剂量的胶体溶液可以减少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1,2]。本研究拟探讨CSEA前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HES)预扩容对麻醉后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HES)和乳酸林格液(RL)为主的容量替代治疗方案对腹部手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开腹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RL和HES130/0.4容量替代治疗,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诱导后HES组MAP明显高于RL组,术中60 min、120 min以及拔管后5 min的MAP、CO、CI值HES组高于RL组(P均<0.05);术中使用麻黄碱的频率RL组高于HES组(P<0.05)。结论 HES为主容量替代治疗方案较RL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对110例颅脑手术麻醉进行临床分析,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辅用氟芬合剂,可抑制心血管副反应。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于开颅前追加硫喷妥钠,能保持循环及颅内压于稳定状态。认为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具有便于呼吸管理、术后苏醒快、易维持较低的颅内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对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剖腹产术192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本法选用2%利多卡因并以小剂量间断用药,使麻醉平面易于控制,具有镇痛良好、肌松满意,对母婴生理功能影响轻,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平稳,能提高母婴安全性等优点。强调指出;本麻醉方法用于产妇时,用药量应有所限制,一般首次剂量8ml~13ml,每次追加剂量3ml~5ml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