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 探索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 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培训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 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及对照组(20名)。实验组采用情景式CBL并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 通能力教学,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教学时长共4课时,每周1次, 每次2课时。教学结束后,应用SEGUE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价并记录得分情况,对两 组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SEGUE量表总分(18.52±3.68分 vs 11.38±2.52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结论 情景式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可用于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带教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教学组5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师60例作为教学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入传统教学模式组、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组。教学结束后以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包括查体及病例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CBL联合传统教学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89.10±2.99)分vs(86.60±3.41)分,P=0.015];CBL联合传统教学组学生在自我评价是否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满意度及系统诊断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CBL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医师掌握脑血管病临床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3.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5月更新了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2000和2003版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2008版指南包含了2003年以来的新进展。本文编译了2008版指南中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宗旨是: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心血管疾病及卒中。此一系列文章分2部分,本文是其中的第1部分,对医疗人员在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工作进行了概述。AHA支持并促进循证医学的应用,此方面的工作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鼎力支持科学研究,资助年轻的医疗专业人员及研究人员;(2)传播科学信息;(3)发布基于证据的指南及声明;(4)建立及推动运行指标/措施的应用;(5)开发临床决策支持及质量改善工具;(6)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以上均有助于改善患者医疗保健。本文也论述了新技术的需求,AHA缩短医疗工作差距的策略。此系列文章的第2篇将很快会发表,将对AHA 的工作进行检验,检测其是否能够保证享受医疗保健的患者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及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5.
7评估吞咽困难作为卒中患者初始评估的一部分,在卒中患者开始经口摄入药物、液体或食物前,应使用简单、有效及可行的床边检查工具筛查有吞咽困难的患者(B级证据)(表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60例。溶栓组静脉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溶栓组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28d,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溶栓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也有很好的安全性,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分级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不同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评价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静脉溶栓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并记录脑缺血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3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分析前循环不同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患者3个月预后。结果共入选4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患者19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患者27例。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 TCD监测TIBI分级提示血管再通者,ICA闭塞组5.26%,MCA闭塞组55.56%。ICA闭塞组与MCA闭塞组比较,MCA闭塞组90 d随访生活自理及良好预后的比例均高于ICA闭塞组,死亡率低于ICA闭塞组,而两组间溶栓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获得血管再通,尤其是MCA闭塞患者;溶栓前后TIBI血流分级变化可反映大动脉血管再通情况,且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发病0~4.5 h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组记录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下降。结局指标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患者死亡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患者90 d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16例,其中成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4例,非静脉溶栓32例。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53例(63.1%),预后不良31例(36.9%),其中发生出血转化6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3.5%),死亡3例(3.5%)。非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12例(37.5%),预后不良20例(62.5%),其中发生出血转化5例(15.6%),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9.3%),死亡3例(9.3%)。静脉溶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高血压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P0.05)。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相比,静脉溶栓组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及更低的死亡率,两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实施静脉溶栓对改善近期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转归和治疗方面做些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卒中医疗的统一的、模式化的方法目的是预防卒中进展、卒中复发、卒中并发症及规范卒中后治疗等。指南采用的证据类别及等级的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