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震颤谵妄是酒精戒断过程中的一种严重表现,部分患者可因高热、电解质紊乱、感染及多系统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为10%~15%[1-5].近年来由于遵循酒精戒断诊疗指南及苯二氮?类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7].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精神科住院酒依赖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血清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 7 月至2019 年6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213 例酒依赖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 量表(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NRS 分值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RS ≥ 3 分,n=76)与对 照组(NRS < 3 分,n=137),于患者入院时、入院第2 天、入院第7 天、入院1 个月时测定血清钾水平。比 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钾水平、低钾血症患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患低钾血症共80 例(37.56%),研究组的低 钾血症患病率为47.37%(36/76),高于对照组的32.12%(44/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 研究组入院时和入院第2 天的血清钾水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入院7 天和入院1 个月 的血清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第2 天的血钾水平最低(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日均饮酒量(OR=1.657,P=0.041)、酒依赖病程(OR=1.066,P=0.031)以及NRS2002 评分(OR=1.414,P=0.014)是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近7 日平均进食量(OR=0.455,P=0.003)是低钾血症 的保护因素。结论 酒依赖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且低钾血症患病率高,营养风险筛查和血钾 的评估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伴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伴有轻度认知损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频率为20Hz的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t=-3.711,P=0.001),3个月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978,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2.705,P=0.010),3个月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2.934,P=0.006)。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z和Cz的P300波幅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Fz和Cz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治疗可同时改善伴轻度认知损害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格、家庭和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C)、家庭环境问卷(FES)和班级环境问卷(MCI)对宁夏2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测量,以内化性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人格和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人格因素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对6-11岁男性和女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P0.05),12-16岁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受神经质、精神质以及内外向三个维度的影响(P0.05);家庭环境中组织性维度对男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亲密度和矛盾性维度对各年龄段儿童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人格因素、家庭以及班级环境因素可共同影响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2 653名、移居地儿童3 174名和原居地儿童2 334名。由家长完成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结果 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8.8%(765人),原居地儿童为24.2%(564人),移居地儿童为19.3%(61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47,P<0.012 5)。生态迁移影响回族儿童行为包括6—11岁男童交往不良、抑郁、强迫、违纪、攻击性因子,12~16岁男童交往不良因子,女童不成熟性多动、违纪、攻击性行为和残忍因子。生态迁移对汉、回两族儿童行为问题共同的影响因素及其OR值(95%CI)分别为剖宫产出生[1.863(1.144~3.035),2.979(2.067~4.293)]、儿童生理缺陷[1.730(1.087~2.751),2.552(1.649~3.950)]、家庭收入以耕种土地为主[1.272(1.066~1.518),1.212(1.033~1.422)]、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0.709(0.539~0.932),0.698(0.542—0.898)]、父母愉快时间较多[0.710(o.613~0.82I),0.826(0.718~0.949)];而生长过程中有重大疾病[1.794(1.163~2.767)]、父母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1.463(1.061—2.016)]仅影响汉族儿童;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1.583(1.078~2.325)]、父母经常饮酒[1.557(1.019~2.379)]、父母外出工作半年以上[1.494(1.197~1.864)]、父母对移居后生活满意度较高[0.813(0.700~0.945)]、儿童年龄较大[0.939(0.889~0.991)]仅影响回族儿童。结论 生态移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回族儿童心理健康受生态迁移影响较大,回、汉两族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