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 LDL)是否通过激活p38 MAPK炎症通路上调小鼠肠系膜动脉内皮素(ET)A型(ETA)和B型(ETB)受体。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m LDL组(尾静脉注射mm LDL)、LDL组(尾静脉注射LDL)、mm LDL+SB 203580组(尾静脉注射mm LDL及腹腔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 203580)和mm LDL+DMSO组(尾静脉注射mm LDL及腹腔注射DMSO)。微血管张力描记仪记录ETB受体激动剂角蝰毒素6c和ET-1引起肠系膜动脉收缩的量效曲线;RT-q PCR检测ETB受体、ETA受体和白细胞介素(IL-6)的m 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TB受体、ETA受体、IL-6、p38 MAPK、p-p38MAPK、NF-κB和p-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mm LDL引起ETB受体和ETA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0.01),ETB受体、ETA受体和IL-6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p38 MAPK和p-NF-κ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腹腔注射SB 203580抑制了mm LDL的作用。mm LDL引起的IL-6血清浓度升高分别与ETB受体和ETA受体介导的最大收缩率呈正相关。结论:mm LDL通过激活p38 MAPK通路及下游NF-κB转录因子,提高炎症因子IL-6血清水平,增加小鼠肠系膜动脉IL-6、ETA受体和ETB受体表达,增强ETA受体和ETB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活络方治疗脾虚络瘀型的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络瘀型的DS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配合甲钴胺片治疗(500μ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活络方煎服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VPT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6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络方明显改善脾虚络瘀型DSPN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田静  高洁生  吴轰  李芬  谢希 《广东医学》2007,28(2):302-304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20例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LEF 20 mg/次,1次/d),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HCQ)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HCQ 100 mg/次,2次/d),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6个月后来氟米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77%(40/52),硫酸羟氯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60%(31/5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4%(28/52)和29%(15/51),差异有显著性(P=0.01).来氟米特治疗组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可能优于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且副作用不增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DMARDs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甲氨喋呤-来氟米特(MTX-LEF)二联和甲氨喋呤-氯喹-柳氮磺吡啶(MTX-CQ-SSZ)三联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随访45例接受甲氨喋呤-来氟米特二联治疗和42例接受甲氨喋呤-氯喹-柳氮磺吡啶三联治疗的RA患者1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二联组各项指标及总体疗效的改善显著优于三联组;治疗后12个月二联组关节功能的改善显著优于三联组;血清RF﹥100I-U/mL且X线分期>I期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比较二联组显著优于三联组。所有患者耐受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MTX-LEF二联组起效早,对血清RF>100IU/mL且X线分期﹥I期患者疗效优于MTX-CQ-SSZ三联组。  相似文献   
5.
谢希  黎春燕  胡生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43-3443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方式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各9例者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采用联合透析后血液中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iPTH)含量较单纯血液(HD组)透析后明显降低(P<0.05),而血红蛋白含量较HD组高(P<0.05);所观察的各项并发症的出现机会在联合透析组也明显低于单纯血液透析。结论 具备血透和腹透两种通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联合方式透析比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两者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患结核的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TST试验,比较二者对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和阴性似然比(LR-).结果 90例疑患结核患者确诊结核28例.T SPOT.TB实验在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度等方面显著优于TST(P<0.05);T SPOT.TB的LR+值明显高于TST,LR-值明显低于TST.TST和TSPOT.T的一致性弱(κ<0.4).结论 T SPOT.TB较TST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TST更适于作为结核筛检试验,也适用于肺外结核的检测及结核的排除诊断.T SPOT.TB受免疫抑制影响小,应作为有免疫抑制危险因素患者隐匿性结核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LD)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发现和诊断RA-ILD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RA-ILD患者与42例未合并ILD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比较.结果 RA-ILD组患者多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全部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LD表现.RA-ILD组患者的病程、晨僵时间长于未合并ILD的RA组患者(P<0.05).RA-ILD患者组的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CCP)抗体、Ro-52阳性率高于未合并ILD的RA组患者(P均<0.05).结论 RA-ILD患者多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高分辨率CT能较早的提示ILD并评价其严重程度.RA病程、活动性、炎性指标、抗CCP抗体及抗Ro-52可能是与RA-ILD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干预兔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动物后关节软骨、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合成的变化,探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0只参考文献方法,制备兔OA模型,术后4周,经X线和病理改变证实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双醋瑞因1 mg·kg-1·d-1)、受试药物高剂量组(D1组)(白藜芦醇120 mg·kg-1·d-1)、中剂量组(D2组)(白藜芦醇60 mg·kg-1·d-1)、低剂量组(D3组)(白藜芦醇30 mg·kg-1·d-1),每组6只。并按设定剂量每日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处死动物,切取股骨内髁软骨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中IL-1β水平。结果:受试药物组(D1组、D2组、D3组)软骨细胞中IL-1β阳性细胞分别为(21.8±3.8)%,(26.1±13.3)%,(30.4±4.9)%,明显低于模型组(B组)(49.1±5.5)%和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36.0±4.0)%,(P<0.01)。结论:高、中剂量的白藜芦醇能抑制模型组动物软骨细胞合成IL-1β,其能力优于阳性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AST)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AST处理人APL细胞株NB4,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FITC—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AST作用NB4细胞后RT-PCR检测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NF-KB、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T作用NB4细胞48h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随着AST的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由4.69%上升到40.85%。RT—PCR结果显示,BCL-2mRNA表达减弱;Westernblot结果显示,NF—KB及BCL-2蛋白表达减弱,caspase-3表达增强。结论:降低NF-KB、BCL-2表达并最终激活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AsT诱导NB4细胞株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