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MRI诊断、TCD微栓子动态监测[1]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头颅MRI-DWI+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及时发现大血管病变致分水岭脑梗死、不稳定斑块及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筛选出120例符合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立即启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2例,对照组病情进展者11例,均为7~10d后脑水肿高峰期出现。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NIHSS、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RI-DWI+MRA成像联合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可及时准确筛选分水岭区脑梗死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长春西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 90 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与观 察组(45 例,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 –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高于对照组的 71.11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4 %,低于对照组的 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长春西汀的使用可提高患者脑血流速度,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且用药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 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 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 TNS≤2), 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 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 χ2=6.44, 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 25.56)、16.03(12.50, 21.09)、14.72(11.12, 19.1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