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50例住院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8周后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评定,并和50例正常人DSQ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1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组治疗8周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心理治疗可使防御机制向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居民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情况,为制定自杀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连市11个区县共调查5062人。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量表(CIDI3.0)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计算不同人群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检出率。结果1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3.93%、1.10%和0.50%。2共病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检出率分别为42.42%和21.21%,单一疾病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4.32%和13.51%,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检出率为10.61%。不同精神疾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地区自杀问题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患两种以上精神疾病者和单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表检查与评定,将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之间若干临床指标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105例男性患者中有吸烟者45例,其每日平均吸烟量为(14.9±9.8)支,78.5%的吸烟者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后开始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相比,吸烟组患者用药量较大,住院次数多。结论吸烟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在制定治疗康复计划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余瑞高  许俊亭 《医学综述》2009,15(6):944-945
目的探讨患有情绪障碍患者的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3个量表对82例情绪障碍患者的父母(研究组)进行测试和评定。同时对82例正常患者的父母(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3个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自杀意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5,P<0.01)。结论情绪障碍患者父母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对于焦虑抑郁症状突出的父母,临床工作者应该给予咨询、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烟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吸烟组(n=45)与非吸烟组(n=60) ,均给予氯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非吸烟组疗效显著优于吸烟组(P <0.05).结论吸烟能明显降低氯氮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奕  许俊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85-108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以46名正常者作对照研究。结果:(1)抑郁症患者不成熟因子分高于正常组。(2)治疗3个月后不成熟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成熟因子分高于治疗前。结论:抑郁症患者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可使其防御机制向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在社区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3.0)中文版信度和效度。方法:以大连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社区中202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确诊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障碍共102人为患者组,其余100人为对照组,进行CIDI-3.0访谈以评价效标效度。同时进行CIDI-3.0的调查员一致性及重测信度检查。结果:(1)问卷筛查部分的灵敏度为60.4%~93.1%,特异度为33.6%~92.7%,阳性预测值为60.1%~95.1%,阴性预测值为68.1%~93.7%;(2)问卷各病种诊断部分的特异度为97.1%~98.9%,灵敏度为33.3%~70.3%,阳性预测值为66.7%~95.7%,阴性预测值为87.7%~95.4%;(3)调查员对各类精神障碍阳性诊断一致性的Kappa为值0.78;(4)重测信度kappa值从0.737~1.0。结论: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和满意的重测信度,筛查部分具有高灵敏度,诊断部分具有高特异度,可以作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筛查和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
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其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0例抑郁障碍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45.3%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焦虑障碍,共病以广泛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为最多(分别为22.0%、13.3%);入组时及3个月末,共病组HAMD、HAMA、CGI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3个月末共病组HAMA减分率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HAMD减分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发生率高,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重,焦虑症状不易缓解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50例正常人应用防御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投射、被动攻击、抱怨、退缩、躯体化、中间型防御方式、假性利他、隔离、否认、交往倾向和期望(P<0.05或P<0.01);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升华和幽默(P<0.05或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