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意向性运动疗法(willed movement,WM)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倾斜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WM)31例、对照组(针刺)30例,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采用临床倾倒量表(SCP)、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1)经治疗6周后,两个试验组FMA、BI及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组在FMA、BI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个试验组的SCP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SC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WM疗法能明显改善Pusher综合征患者的身体倾斜症状,对恢复身体中线方面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使其尽早恢复直立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手针与电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针灸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针组与电针组,各100例;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手针组患者给予手针治疗,电针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 比较手针组与电针组在治疗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手针组与电针组NIHSS评分均下降,Fugl-Meyer运动评分均升高,Barthel指数均升高,但电针组更加显著(P<0.05); 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手针和电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具有一定康复效应,但电针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组24例、康复组23例、电针加康复组25例。每周5次,30次后做康复评定。结果电针组与康复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52.17%,电针加康复组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加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康复组。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对严重上肢功能受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有严重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年龄分层随机将患者分成3个康复治疗组:神经促进技术(NDT)组11例,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ROT)组9例,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ROT+RS)组10例.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表评价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M ANoVA)显示Fugl-Meyer总分、手、腕、协调性及速度的功能评分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两两比较提示(ROT+RS)组手、腕、协调性及速度评分高于ROT组和NDT组,(ROT+RS)组上肢功能总分高于NDT组.肩/肘/前臂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能显著改善严重上肢受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特别是手、腕、上肢运动的协调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