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总结症状性Rathke裂囊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疗效,探讨其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48例经手术治疗的Rathke裂囊肿病例资料.其中19例经蝶手术,29例行开颅手术.结果 临床表现以头痛、视觉障碍为多见.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athke裂囊肿,所有患者原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EG3,HOTAIR和MALAT-1对垂体腺瘤发生发展和侵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EG3,HOTAIR,MALAT-1在正常脑组织、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MEG3表达水平在正常脑组织、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逐渐降低,而HOTAIR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MALAT-1的表达水平在3组样本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EG3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相关(P<0.05),HOTAIR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MALAT-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分类、生物学行为和肿瘤大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MEG3和HOTAIR的表达水平异常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展和侵袭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溴隐亭对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析及随访29例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采用溴隐亭治疗后不同时间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测的变化,并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性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性功能障碍、头痛、视力障碍多见。溴隐亭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睾酮(T)水平有所升高(P<0.05),总体PRL水平正常化率为82.8%;疗效评价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达100%;按照IIEF-5评估,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溴隐亭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内分泌功能趋于正常,更重要的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 d激素水平最低(P<0.05),与术后3 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 结论 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行单骨孔封闭冲洗及骨膜下引流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CSDH患者106例,分为常规单骨孔钻孔引流术组(常规组)和单骨孔封闭冲洗及骨膜下引流术组(封闭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封闭组术后颅内积气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3,P<0.05);2组患者术后症状性气颅、脑损伤、切口脑脊液漏、癫痫发作、血肿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骨孔封闭冲洗及骨膜下引流术治疗CSDH能明显降低术后颅内积气,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1QBP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介导胶质母细胞瘤(GBM)对替莫唑胺(TMZ)的耐受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GBM细胞系U251及耐受TMZ细胞系U251(U251/TMZ)半抑制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检测U251及U251/TMZ中C1QBP的表达水平,C1QBP过表达转染构建U251/TMZ+OE-C1QB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C1QBP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U251/TMZ+OE-C1QBP组半抑制指数,流式检测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较U251细胞系,U251/TMZ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以及C1QBP的蛋白表达水平要更高,而转染后的U251/TMZ+OE-C1QBP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最高,U251、U251/TMZ、U251/TMZ+OE-C1QBP三组细胞系中C1QBP的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细胞凋亡水平依次降低,同时线粒体膜电位表达越来越强。结论 C1QBP的表达水平与GBM对TMZ的耐药性有关,随着C1QBP表达水平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即功能增强,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