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2.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端骨折28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多发伤22例(53.7%),陈旧性骨折6例(14.6%),翻修手术1例。新鲜骨折均采用关节面切开复位、干骺端闭合复位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陈旧性骨折及翻修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单侧LISS手术时间平均87.2min。全部病例随访13~21个月,平均16个月。3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平均于术后21.3周(19~24周)行植骨术,植骨术后22.3周(18~24周)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8周(12~25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提拉复位装置断裂1例,工具断裂1例,螺钉未能按计划置入2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1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败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4°~95.6°。术后1年HSS评分平均88.4分(58~98分),其中优2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LISS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透视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2005年6-12月,采用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18例. 结果 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5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8.8 s,螺钉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术中出血量少.螺钉位置术后1年的满意率为96.7%,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导航下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确手术适应证、把握准确的入针点和方向,以及手术团队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 8月至 2010年 12月, 对 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 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 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26~54岁, 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5 例, 高处坠落伤 5例。骨折按 AO分型: A1.1型 2例, A2.2型 3例, A2.3型 4例, A3.2型 2例, A3.3型 2例, B1.1型 2例, B2.2型 2例, B3.1型 1例,C2.1型 1例, C2.3型 1例。结果 伤后至入: 时间为 2~46h, 平均(8.6±0.2) h。入: 后行骨牵引 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 46枚, 平均每枚置入时间 为(22.6±1.2) min。除 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 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 入, 成功率为 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 与 术后 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 符合率 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内固定失败。 20例患者均获得随 访, 随访时间 12~28个月, 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 X线片示骨折愈合, 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 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 性, 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 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 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3例,后外侧劈裂骨折4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4例。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4.1周(11~16周),完全负重时问平均为16.2周(13~24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后侧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熟悉胭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相似文献   
7.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 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 Aubigne and Postel评分。 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 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根据CT图像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三柱),并据此分型,统计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病率,并将结果与X线片分型(Schatzker分型)及术中所见对比,分析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结果 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有21例X线片诊断结果与CT不符:其中5例无法确定诊断,16例分型错误.202例经CT或三维重建均获诊断分型.CT发现后柱骨折的患者为47例(23.2%),均与术中诊断符合.X线与CT分型符合率为89.6%,主要原因为X线片很难发现后柱平台骨折. 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分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不罕见,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三柱分型能帮助我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由同一组医师完成101例TKA患者和105例THA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三组:(1)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2)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组;(3)对照组.比较术后三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术后直腿抬高能力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和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组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和术后24 h ROM及直腿抬高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帕瑞昔布钠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增加. 结论 术中静脉注射和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对TKA和THA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迅速康复,且操作简便、实用,是TKA和TH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