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和平时期枪伤并不多见,而钢钉枪伤更少见。钢钉枪伤导致的脑穿通伤是一组很有特点的疾病。这类病例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在于钢钉枪的威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本科2001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或MRI诊断和治疗.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病情加重,出院时12例疗效评定中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复查CT或MRI,使其并发的大面积脑梗死及早得到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38例(引流组),随机抽取同期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6例(对照组),在死亡率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等方面分析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引流组患者随诊6个月,恢复良好28例(73.7%),死亡6例(15.8%),对照组患者随诊6个月,恢复良好32例(69.6%),死亡6例(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是老年人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替代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于2003-2008年收治1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获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8例,男79例,女59例,性别比(男:女)为1.3:1,年龄38-83岁,平均72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脑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强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6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L13Rα2和PCNA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 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有40例(93%)IL13Rα2阳性表达和36例(84%)PCNA阳性表达;(2) IL13Rα2和PCNA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在WHOⅢ级与Ⅳ级间两者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 P=0.002);在生存时间≤6个月与>6个月患者间IL13Rα2 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3)IL13Rα2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人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PCNA均高表达,前者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分级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18例),广泛严重性脑挫裂伤、脑肿胀(8例),创伤后呼吸困难、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6例)及晚期脑疝、血肿压迫时间长(5例)。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7例。结论明确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患者外周血中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急诊收治的116例DTIH患者和123例非DTIH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分组进行对比.结果 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再次检查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13.35±6.72)×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2.78±6.43)×109/L,明显高于首次及多次头颅CT检查均未见颅内血肿患者[白细胞计数(9.72±3.09)×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64±2.9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头颅CT检查即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和非DTIH患者人院时外周血中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协助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47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依患者病史、头颅CT特点及有无动态变化分为消退型(A组,138例)、稳定型(B组,73例)、进展型(C组,36例)三组,并对各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组采取保守治疗效果好,治愈率达92%;B组84%选择非手术治疗,90%治愈,其他好转,16%患者采用体外引流,75%患者治愈,其他好转;C组经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所有患者先行体外引流术,53%患者获得治愈,17%患者好转,另外30%患者需行硬膜下腔-腹腔引流术.结论 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和预后各不相同,临床治疗策略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6例胶质瘤(其中Ⅰ-Ⅱ级31例,Ⅲ-Ⅳ级35例)标本中IL-13Rα2蛋白的表达,并利用RT-PCR法检测20例胶质瘤(其中Ⅰ~Ⅱ级8例,Ⅲ-Ⅳ级12例)新鲜标本中IL-13Rα2mRNA的表达,并与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分析胶质瘤中IL-13Rα2的表达强度与其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Ⅰ-Ⅱ级胶质瘤和Ⅲ-Ⅳ级胶质瘤IL-13Rα2蛋白和mRNA的表达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级别越高其表达越强。在5例正常脑组织中,IL-13Rα2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与胶质瘤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IL-13Rα2在脑恶性胶质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仅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在某些情况下IL-13Rα2检测有助于良性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而IL-13Rα2也可作为脑恶性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