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生存质量 (说话、工作和活动能力 )较差组 (Ⅰ组 )、生存质量较好组 (Ⅱ组 )的患者及健康人 (对照组 )各 30例分别进行生存质量 (UniversityofWashington qualityoflife ,UW QOL)、艾森克个性特征测验 (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应对方式问卷 (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的调查 ,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 UW QOL评分平均值 ( x±s) :Ⅱ组患者的总分(6 96 0± 15 3 3)分、活动能力 (85 7± 2 2 2 )分、娱乐 /休养 (76 2± 2 0 1)分、职业 (5 6 5± 2 3 5 )分、讲话 (72 7± 2 5 6 )分 ,显著高于Ⅰ组的 (5 83 8± 12 1 7)分、(6 2 5± 2 0 6 )分、(5 3 3± 2 1 8)分、(35 9±2 1 7)分、(35 2± 2 3 7)分 ,P <0 0 1;外貌 (82 4± 2 2 1)分也高于Ⅰ组的 (6 7 6± 2 3 4 )分 ,P <0 0 5。EPQ评分 :Ⅱ组患者P(48 5± 8 2 )分、N(48 6± 9 9)分别低于Ⅰ组患者的P(5 3 3± 9 3)分、N(5 3 6± 8 7)分 ,P <0 0 5 ;而E(5 8 4± 9 7)分显著高于Ⅰ组 (5 0 9± 9 7)分 ,P <0 0 1。CSQ评分 :Ⅱ组患者解决问题 (0 85± 0 2 0 )分、求助 (0 6 7± 0 2 1)分显著高于Ⅰ组的 (0 6  相似文献   
2.
伴有房颤的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5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来非风湿性非瓣膜性房颤( AF)导致的心源性脑卒中日益受到关注〔1~3〕。目前国内对AF伴发脑栓塞的临床及CT有较多研究,但对老年人AF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未见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9年1月~2 0 0 3年6月收住的≥6 0岁伴有AF的大面积脑梗死5 2例,男2 7例,女2 5例,年龄6 0~90岁,平均74±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栓塞诊断要点。大面积脑梗死的标准为头颅CT扫描示脑梗死灶波及两个脑叶或以上,甚至整个半球,其周围有水肿,有的脑室系统受压,甚至中线结构移位〔1〕。起病: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07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A组)及同期脑梗死无糖尿病病史患者74例(B组)、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52例(C组),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Hcy高于B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Hcy值高于B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间年龄、TG、HDL-C、LDL-C、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y在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病中起着协同作用,Hcy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5~45岁青壮年病毒性脑炎(VE)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近7年我科住院的青壮年VE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1例,好转2例,未愈2例。结论 青壮年VE起病急,以精神异常、癫痢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大部分有EEG、CSF反变,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9例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脑梗死患者及24例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社区体检者,采集病史,检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常规等指标,其中60例无心房颤动脑梗死患者及24例社区体检者检测尿11-去氢-血栓素B2(11-DH-TXB2)浓度。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预防失败脑梗死患者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比例、尿11-DH-TXB2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尿11-DH-TXB2浓度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密切相关。结论:男性、吸烟、既往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HDL-C降低与阿司匹林预防失败有关,阿司匹林抵抗是阿司匹林预防失败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脑梗死(ECI)是指局部脑缺血发作6 h后,病情仍继续加重者.为寻求如何能更早地预测脑梗死的进展,我们于2002年5月开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温州市两个社区60岁以上人群233人,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检验血脂、血糖等与心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阿司匹林使用情况。结果温州市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一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2例(13.9%),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8例(5.1%),未服用司阿匹林128例(81%)。二级预防人群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3例(31.7%),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例(4.9%),未服用阿司匹林26例(63.4%)。结论温州市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没有被正确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01)。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38)。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3)。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优于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且治疗4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效优于2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说明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的长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期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与青壮年脑梗死相比,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治疗棘手,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我科采用依达拉奉治疗7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发生率,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并发SAS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程度,其危险度比分别为3.17、4.27、9.14、4.04.结论 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与并发SAS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