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痛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其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痛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疼痛程度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2.
秦茵  于国  高杰 《肿瘤》2005,25(3):272-274
目的研究survivin凋亡抑制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肉瘤发生及其预后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39例骨肉瘤和19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查骨肉瘤患者的远处转移情况.结果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为56.4%(22/39),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软骨瘤15.7%(3/19)的阳性率(x2=3.612,P<0.05).在26例伴有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病例中,survivin阳性率为61.5%(16/26),显著高于不伴有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病例的阳性率30.8%(4/13)(x2=3.172,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升高与骨肉瘤的发生机制有关,可能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H反射和M波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反射和M波的发展斜率比较偏瘫患者恢复期痉挛侧和未受累侧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记录 15例偏瘫患者双侧比目鱼肌的H反射和M波 ,计算其阈值和最大值 (Hth、Hmax、Mth、Mmax) ,并运用线性回归计算其发展斜率 (Hslp和Mslp)。比较偏瘫患者两侧Hmax/Mmax、Hth/Mth和Hslp/Mslp ,及其与Brunnstrom分期的关系。偏瘫患者痉挛侧Hslp/Mslp明显高于未受累侧(P =0 .0 2 1) ,且与Brunnstrom分期相关性好。Hslp/Mslp是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痉挛侧运动神经元群兴奋性的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下肢肌力在影响步行功能恢复上的决定因素,为制定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程序提供指南。方法37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测定在自然舒适状态下的10m步行速度,用FIM中的步行项目测量步行的独立性。对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38和0.695,P<0.001);患侧髋屈曲肌力是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最重要的决定因素(R2=0.331和0.479,P<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在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为一过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卒中煽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颜等时间—距离因子。对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间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0位患考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平均步长为34.4lcm,平均步颇为91.59Steps/min,步长步频比为0.0038(0.0020—0.0054)[m/(steps&;#183;min)]。患考的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57和r=0.874,P&;lt;0.001);步长和步频之间也呈正相关(r=0.781,P<0.001);步长步频比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差(r=0.280,P&;gt;0.05)。回归分析发现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15和R2=0.763,P&;lt;0.001),步长与步频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610,P&;lt;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步长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R2=0.878,P&;lt;0.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步行速度与时间—距离因子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9.
吞咽障碍是指口腔、咽喉、食管等吞咽相关的器官出现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改变,使食物不能安全有效的到达胃内的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十分重要。目前吞咽障碍主要依靠康复治疗,其中物理因子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吞咽障碍常见的理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军人与非军人青年男性骨密度和髋关节几何结构的异同,探讨运动对处于骨量缓慢增长期的青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力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60名青年男性军人和60名普通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采用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受试者的腰椎和左髋关节骨密度进行检测,在分析骨密度的同时,利用髋关节结构分析(Hip strength analysis,HSA)软件在DXA扫描图像基础上得出股骨近端几何力学参数。结果军人组腰椎总体BMD、股骨颈BMD较普通青年对照组分别增加2.97%和6.45%,但两组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几何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军人组FNCSA、FN-CT大于普通青年对照组(P0.05),而FN-BR明显低于普通青年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SMI、SM相关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可提高骨量缓慢增长期的骨密度值,同时可改善股骨颈近端骨几何结构,提高骨强度。即骨量增加与髋关节结构重塑同步,共同提高髋部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