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3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报告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均在初次出血与再出血的24小时内做CT检查,结果发现,3例两次出血在同一部位,8例两次出血部位不同,其中2例血肿分别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个供血区域。7例血管造影有5例发现多发动脉瘤,提示再出血病人并非都是原破裂的动脉瘤再出血,可能是颅内多发动脉瘤不同时期破裂的结果。并讨论了两次出血的时间间隔对再出血部位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经过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48例服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46例服吲哒帕胺普通片2.5 mg,每日一次.在安慰剂期末及治疗2、4、6、8周末测坐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治疗前及8周末检查血钾、钠、尿酸、肌酐、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心电图.结果两组治疗后2、4、6、8周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8周末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0.8%及73.9%, 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吲哒帕胺缓释片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片组,血钾降低及血浆尿酸增高发生率低,与吲哒帕胺普通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钠、肌酐、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及心率变化在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吲哒帕胺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普通片比较,降压效果相当,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对心、肝、肾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溶血磷脂酸(LPA)是血浆中的一类脂类小分子物质,在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1]。它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如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收缩,使神经细胞生长锥萎缩和轴突回缩,促使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黏着斑和应力纤维的形成等[2]。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LPA水平,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血浆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年4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0例,男61例,年龄37~72岁,平…  相似文献   
4.
对24例死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脏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窦速5例占20.5%,房早2例占8.2%,室早3例占12.3%,心绞痛1例占4.1%,无痛性心肌缺血12例占49.2%,急性左心衰竭占4.1%,提示:大出血和不恰当使用垂体后叶素是导致心脏多种病变的主要原因,而原发病对心脏的影响为心脏出现病变的基础,合理使用垂体叶素,积极止血乃预防心脏病变的关键,及时控制感染,保肝,纠正酸碱失衡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ELP)技术检测11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中青年脑梗死组ε3等位基因频率及ε3/3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ε4等位基因频率及ε4/4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ε3可能对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具有抵御作用,而ε4可能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编制《临床记忆量表》乙套,对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记忆测定,并同期与6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记忆障碍,与正常人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病程进展记忆障碍有加重趋势,故认为记忆测定可及是 临床肝性脑病,其发生机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痛性眼肌麻痹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告痛性眼肌麻痹20例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65%为中老年人,其头痛特点,一侧额部、眼眶部痛6例,眼眶痛8例,额部痛6例。全部分别并有动眼、滑车、三叉、外展神经麻痹,其中并有三叉神经第1、2支损害占35%,本组病例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于四个月内治愈,预后良好。作者认为本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是海绵窦及其附近非特异性炎症免疫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本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病例组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后14 d、对照组人群于纳入本研究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NSE及GST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水平(16.2±2.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1.0±1.5)μg/L,而GST水平(10.7±2.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15.1±3.5)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病例组血清NSE水平(11.3±2.5)μg/L及GST水平(14.6±3.5)ng/ml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病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及G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及GST水平有显著变化,临床上可以行血清NSE和GST的监测,进而及时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贫血对记忆的影响,尤其不同病程、不同程度贫血时的记忆变化。方法 应用中科院心理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套,对30例各种病因贫血患者进行记忆测定,同时选择60例条件相当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贫血患者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记忆商(MQ)及各项回忆成绩明显降低(P<0.001)。不同病程的两组贫血患者对比,病程较长者的MQ、指向记忆、人像特点回忆及再认成绩显著降低(P<0.05-0.005)。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比较,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贫血程度的加重,记忆障碍有加重趋势。结论 贫血可引起严重的记忆障碍,随病程的延长,记忆障碍逐渐加重,而贫血程度不同,记忆障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缺血性中风(附2例报告)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田西菊,高燕军,王芳芳保定市第一医院内科靳翠彬,王静关键词妊娠脑血管并发症,中风,缺血性妊娠期缺血性中风是指围产期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也可累及脑动脉,临床少见。妊娠期缺血性中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