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肝癌中晚期治疗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 ,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多次栓塞治疗肿瘤缩小后又再复发。我科自1996年 4月~ 1999年 1月共治疗 5 35例 ,治疗较完整者 118例 ,其中 2 9例 (随机选择病材 )采用行TACE治疗后 ,再在B超介导下瘤体内注射丝裂霉素 (MMC) +碘油混合乳剂的双介入治疗 ,使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8例 ,男性 10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 5 2 1岁 ,所有病例均经B超CT ,AFP及肝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肝癌 ,…  相似文献   
3.
目的抗NI-35抗体(anti-NI-35antibody)作为神经再生抑制因子(NI-35)的拮抗剂对神经再生促进作用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研究表明,抗NI-35抗体能促进体内外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我们重新设计并人工合成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anti-NI-35-scfv)的cDNA克隆构建其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中实现初步表达。方法参照genebank中发表的抗NI-35抗体的轻链重链序列,重新设计适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双链分成35个小片段合成,经退火、复性连接成目的片段后,克隆到经过BamHI和HindIII双酶切的克隆载体pUC18中,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抽提重组子pUC18/744进行克隆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明获得的基因序列与实验设计仅差一个碱基。结论正确合成了抗NI-35重组单链抗体(anti-NI-35-single-chainantibody)为抗NI-35抗体应用于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脑血管造影的常规运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的诊断率逐渐增加。我们总结了43例MIA的外科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20例,其中微腺瘤8例(<10 mm),小腺瘤8例(10~20 mm),中腺瘤3例(20~30 mm),大腺瘤1例(>30 mm);PRL腺瘤9例,GH腺瘤6例,ACTH腺瘤5例. 结果本组20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5(2~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效果良好. 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效果好,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没有或较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探讨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第三、四脑室内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技巧.5例巨大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第三脑室旁的下丘脑反应及第四脑室旁结构水肿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及与化疗药物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BCN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MB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MB和BCNU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B、BCNU联合应用与BCNU的单独应用对C6大鼠肿瘤模型的作用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CNU具有协同的抗胶质细胞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鞍区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 10具成人尸体头颅的鞍区手术间隙及邻近血管、神经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在距颈内动脉分叉部 18.4± 3.2mm处形成初级分叉 ,向后上方发出约 14支穿支 ,分布至基底节区。鞍结节后缘至视交叉前缘相距 5 .6± 1.1mm ,两侧视神经内侧缘间最大距离 10 .5± 1.4mm。颈内动脉从内侧壁发出 3.2支垂体上动脉 ,终止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和垂体柄 ;视神经 -颈内动脉三角三边长度分别为 6 .6± 0 .6mm ,6 .9± 0 .7mm ,4 .0± 0 .4mm。颈内动脉 -小脑幕三角三边长度为 8.8± 0 .7mm ,6 .7± 0 .7mm ,4 .4± 1.0mm ,后交通动脉起自颈内动脉后外壁距分叉部 7.7± 0 .5mm ,止于大脑后动脉 ,全长 18.7± 2 .3mm ,途中发出 7.4条穿通支。脉络膜前动脉从距分叉部 4 .4± 0 .6mm处发出 ,向后方走行 ,发出细小分支 ,分布于钩回、脉络丛。前交通动脉全长 1.9± 0 .3mm ,在前交通动脉上方 0 .9± 0 .2mm ,大脑前动脉A2段前外壁发出Heubner回返动脉 ,分布于胼胝体、基底节、下丘脑及额叶脑组织。结论 应用这些间隙的解剖学测量可指导与鞍区相关的手术 ,安全显露鞍区解剖结构 ,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3B基因(TNFRSFl3B)中SNPTS11078355 G>A在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从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提取TNFRSFl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ll078355 G>A的基因型,所有数据应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在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63%在40-59岁之间;TNFRSFl3B基因SNP rsl1078355 G>A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危险密切相关(P=0.034,OR=1.87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差异具有明显不同(P=0.036,OR=1.794),女性多于男性;空腹血糖的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