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CI)急性期18例头痛患者与22例非头痛患者和28例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CSF)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显示:CI急性期头痛患者和非头痛患者CSF中G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I头痛患者CSF GABA水平显著低于非头痛患者(P<0.01),CI头痛组、非头痛组和对照组三组间血清GABA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GABA参与CI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GABA类药物可能对CI头痛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MN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和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暂时性离散(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可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C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以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首发,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照研究了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内皮素-1(ET-1)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浆与CSF、ET-1含量均增高;单纯脑血肿者以血浆含量增高为主;脑实质出血伴有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者血浆及CSF含量均显著升高;小量出血与中大量出血比较血浆含量无显著性,而大量出血者CSF、ET-1含量增高。提示脑出血者血浆ET-1增高可能与机体应激有关,而CSF、ET-1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BBB)被破坏及损害或刺激室周组织、下丘脑、脉络丛脑膜,引起分泌释放增加有关。CSF、ET-1增高者应警惕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血栓形成和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缺血的影响。方法: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10只大鼠分为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及降纤酶治疗组(每组各5只),采用微循环方法观察降纤酶治疗后肠系膜血栓溶解情况,分别在光照后1,2,5,10min记录对照组及治疗组血栓体积及占管腔体积比。②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缺血的影响:72只大鼠以光化学法制成左顶叶皮层缺血模型,治疗组于缺血后1,3,6,9,12,24h由尾静脉注射降纤酶8U·kg~(-1)),对照组按相同时间点用等量生理氯化钠溶液尾静脉注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缺血48h后处死,标本用HE及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病理改变及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降纤酶治疗组血栓体积明显减小,占管腔体积百分比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缺血影响:缺血1,3,6h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相应时间点病理改变轻于对照组。缺血9h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改善,脑梗死体积亦较对照组小,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12和24h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能有效溶解肠系膜血栓并减小光化学诱导大鼠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60例ACVD患者血与脑脊液(CSF)中TNF水平。结果:ACVD组血及CSF中TNF水平分别为(2.391±0.519)μg/L和(3.294±1.418)μg/L,对照组血及CSF中TNF水平分别为(1.769±0.272)μg/L和(1.236±0.399)μg/L,ACVD组血及CSF中TN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轻、中、重型ACVD组患者血TNF水平分别为(2.113±0.412)μg/L、(2.417±0.310)μg/L和(2.946±0.434)μg/L,CSF中TNF水平分别为(2.763±1.108)μg/L、(3.417±0.942)μg/L和(4.219±1.253)μg/L,轻、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比较,血和CSF中TNF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TNF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末梢神经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如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维生素缺乏等。但由颈腰椎间盘病引起者少见,以卒中形式发病者更为罕见。笔者报告4例,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7.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内科(075000)李英杰,王振金,王绍鹏西比灵(Sibelium)为盐酸氟桂嗪的商品名,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断剂,80年代始在一些国家用于治疗脑血管病。我科自1990年7...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1)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组 (下简称阻滞组 ) :34例。 (2 )对照组 :30例。两组在脑梗塞常规用药上相同 ,阻滞组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隔日阻滞 1次 ,共 6次。 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阻滞组总有效率 (88 2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0 % )。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侵入性交感神经阻断技术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血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与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发现: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与CSFT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NF水平与梗塞灶的大小明显相关。提示TNF参与了急性脑缺血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及药物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及药物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王振金,陈恒年,李新占,张国发,纪清树隐源性脑内小脓肿因其临床表现、CT影像学改变均与典型脑脓肿不同,常造成诊断的困难并影响治疗。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隐源性脑内小脓肿3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