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地震后灾民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心理干预,减轻或缓解灾民的负性心理。方法:干预组30例进行陪伴、抚慰、鼓励等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不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灾民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评分,对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干预后,干预组灾民的SDS和SA S评分、恐惧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心理康复信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地震后灾民的心理应激反应,早日促进其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颈交感干离断(TCST)模拟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梗死容积及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等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采用线栓法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A组于TCST后即行MCAO,2h后再恢复灌注;B组为单纯CIRI组;C组仅完成与A组相似的手术步骤但不造成MCAO、不行TCST;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容积及海马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A组大鼠脑梗死容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与A组、C组相比,B组大鼠海马iNOS的表达增加(P〈0.05),而A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CST可通过下调大鼠海马iNOS的表达而对局灶性CIRI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所进行。取21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利用“六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缺血10min后再灌注4h,缺血前于星状神经节(SG)处推注2.5g/L布比卡因1mL.对照组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暴露sG,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和暴露sG而不阻断血流。实验组和对照组于缺血前10min(R)、再灌后1h(T1).2h(T2)、4h(T3)抽血,假手术组则在对应时点抽血,检测IL-8水平,各组于再灌注后24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实验组IL-8水平仅在T3时点(0.69ng/L)与T0(0.41ng/L)和假手术组(0.44ng/L)相比有显著升高(P&;lt;0.05),而对照组在各时点(分别为0.89,1.04,1、39ng/L)同实验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实验组动物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降低兔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IL-8水平,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IL-1β、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动物,S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I组为线栓梗死缺血后氯胺酮治疗组,R组为线栓梗死缺血再灌注后氯胺酮治疗组。结果:C组、I组、R组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I组和R组(P<0.01),C组血液中IL-1β的浓度高于I组和R组(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时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和脑梗死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熊良志  王燕  肖峰  李元涛  秦成名 《四川医学》2009,30(8):1233-1235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通畅度与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成功后,按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约等量气体”两项条件的不同情况,即不同的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将患者分为3组:通畅组(A组43例)、基本通畅组(B组32例)、不通畅组(c组25例)。3组均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注入混合液14ml。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A组至C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逐渐延长,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逐渐降低;3组间运动阻滞程度、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硬膜外导管通畅度可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在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实验组(n=45)在全麻诱导后行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B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即刻、拔除后5min、10min及15min时的SBP、DBP及HR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成年男性患者全麻诱导后密置导尿管可导致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急剧升高、以及躁动程度和导管脱出率的明显增加,导尿管留置宜在全麻诱导前实施。  相似文献   
7.
熊良志  肖峰  冯慧  王燕 《现代医学》2009,37(6):404-406
目的观察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置入导尿管,实验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人尿管,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以及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用药情况和留观时间,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PACU用药人数增加(P〈0.05),留观时间延长(P〈0.01)。两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年男性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降低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科近1 a来对520例婴幼儿手术实施围术期安全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7例,女123例,年龄1日龄-5岁,平均3岁。手术时间10 m in-5 h,平均约80 m in。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和准备术前了解患儿病情和手术方案,指导其禁食禁饮,嘱家长注意婴幼儿保暖,防止跌伤等。访视时应态度和蔼,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所提问题,解除他们的忧虑和不安。手术时提前打开空调进行空气净化,调节室温为26℃,湿度45%-55%。手术床上铺软被,冬季加铺电热毯,手术间门处于关闭状态,使空气达到标准洁净度,并保持室温。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备齐所需手术和辅助物品,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9.
史永霞  王贤裕  程丽  熊良志 《护理研究》2015,(12):1495-149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入手术室和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拟行妇科手术病人,12:00以前入手术室病人为M组,14:00以后入手术室病人随机分为A组、AP组和AC组,每组30例。M组和A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AP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AC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综合干预。分别于术前1d、麻醉前采用状态焦虑问卷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对4组病人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并记录SpO2水平。[结果]与M组比较,A组病人麻醉前SAI评分和AVA评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AP和AC组病人麻醉前SAI评分和AVA评分降低(P<0.05);与AP组比较,AC组病人麻醉前SAI评分和AVA评分降低(P<0.05);4组间Sp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午入手术室可增加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心理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缓解病人术前焦虑程度,心理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普通气管导管用于经鼻盲探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预热改良后的普通导管和鼻导管行经鼻盲探插管,对患者插管顺利程度和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插管顺利程度和插管时的血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普通导管用于经鼻盲探插管效果好,成本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