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顽固性癫癎病人联合采用几种手术方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不同类型顽固性癫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51例.术前均行头皮脑电视频连续监测,及MRI、SPECT检查.行单纯局部致癫癎病灶切除术7例,加行皮质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3例,加行皮质热灼术12例,加行皮质热灼术及胼胝体切开术5例;前颞叶切除术+皮质热灼术17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6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手术总有效率90.2%,优良率70.6%.结论多种手术联合治疗顽固性癫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照射剂量与垂体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射线诱导调亡的机制,为临床上进一步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例垂体瘤标本行垂体瘤的细胞培养,分别设置对照组、5Gy、10Gy、15Gy、20Gy、25Gy组,模拟X-刀剂量。采用直线加速器(美国Varian600C)6MV的X射线,射野为10cm×10cm;深度为3cm,照射完毕后,常规培养24~48小时后进行下一步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免疫组化法: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增加,正常存活细胞逐渐减少,而调亡和坏死细胞数逐渐增加,照射10~15Gy时细胞调亡率最高,剂量进 一步增加,细胞凋亡率也不再增加。凋亡组内P53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是P53基因依赖性凋亡。Bcl-2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说明它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双语病人进行术中直接电刺激研究,探讨参与双语过程的脑结构。方法对2例左额叶低级别胶质瘤汉-英双语病人在术中唤醒麻醉下进行中文、英文以及双语转换任务的脑定位,依据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术前、术后语言功能。结果2例病人均定位出Broca区,无语种特异性,但两种语言的命名阳性点是分离的:在前额叶背外侧区发现负责双语转换的阳性点,并在皮质下找到相应的特异性纤维;电刺激尾状核头表现为双语转换障碍。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术后语速减慢1例,另1例自发言语减少.3个月后均恢复,未遗留语言转换障碍。结论大脑存在负责语言转换的脑结构。在实施语言功能区定位手术时,应对每种语言及其转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old—fMRI在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及语言功能区的可塑性。方法对15例低级别胶质瘤及14例正常人行fMRI检查并作体素分析。病人在功能影像、术中电刺激指导下进行手术,结合语盲测评、影像评估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等进行随访。结果病人较正常人半球激活指数(HAI)低,提示语言功能区重塑。肿瘤全切除11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短期内有不同程度失语7例,术后3个月均得以恢复。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Broca区低级别胶质瘤病人术前、术后语言功能区具有可塑性;应用术前功能影像及术中电刺激指导手术治疗,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同时亦可保护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应用《中国数字化可视化人体图谱》男性尸脑切片构建豆状核亚结构—苍白球内侧部(Gpi)数字化图谱. 方法 对数字化可视化人体图谱尸脑切片解剖学图像进行Gpi及前连合、后连合的识别与分割等处理,并应用软件对处理后的Gpi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立体定向坐标系. 结果 三维重建的Gpi为近似蚕豆状的灰质团块,同时构建了壳核及苍白球外侧部(Gpe),图谱能够清晰的显示三者在立体定向空间的位置关系.三维可视化的效果为豆状核可以在立体定向空间任意角度的旋转、缩放. 结论 利用超薄尸脑解剖图像可以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成功对颅内神经结构亚核团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X刀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Radionic公司头部X刀系统,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随访54例,单次治疗32例,分次治疗22例.其中54例获得影象学复查,36例获得血激素水平复查.随访期3个月到32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肿瘤缩小达55.6%,无一例肿瘤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72.2%,无临床症状加重着.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30.6%.结论X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SRT治疗后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高于SRS治疗,但血激素水平恢复时间长于SRS治疗.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Ommaya囊置入治疗脑脓肿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6年2月,通过CT精确定位,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向脓肿腔内置入Ommaya囊治疗脑脓肿45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将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输入Access数据库,利用单因素模型分析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远期预后和血肿增加的影响因素,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进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增加、肺部感染、出血部位为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肺部感染、血肿增加、血肿波及中脑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两周肌力≥Ⅱ级是保护因素;血肿破人脑室(〉4分)是影响血肿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时,应防止血肿增加和肺部感染,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近年来研究证实70%~90%的癫痫的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异常。高清晰度MRI的出现对顽固性癫痫诊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MRI在评估颞叶癫痫海马硬化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表现和头皮EEG及视频EEG诊断为顽固性颞叶癫痫26例。所有病人均经神经内科医师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测及长时视频EEG监测。男15例,女11例,年龄6~56…  相似文献   
10.
视频脑电图在顽固性癫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J检查在癫痫病的诊断及术前致痫灶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I检测,并进行REEG与VEEG对癫痫诊断及致痫灶的对比研究及VEEG与MRI的对比研究。23例顽固性癫痫施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皮层电极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进一步监测癫痫病灶。结果 40例癫痫患者中REEG异常40例,棘波检出22例,占55%,局灶棘波17例,占42.5%。VEEG异常40例,棘波检出40例,占100%,局灶棘波35例,占87.5%,两组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01,P<0.05)。MRI异常28例,而VEEG局限异常35例,其中有25例异常病灶与MRI一致(89.3%),2例VEEG异常范围较MRI异常病灶大,但囊括MRI异常病灶部位。1例VEEG异常部位与影像学相反的病例,经EcoG证实致痫灶为VEEG检测的异常部位。12例MRI异常的病例,均检测到明确的棘波放电,7例表现为局灶异常,5例表现为广泛性异常。EcoG定位顶侧与VEEG一致达100%。结论 VEEG对于癫痫诊断及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优于REEG及影像学。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功能性检查尤其是VEEG发现的病灶进行联合定位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