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用凝胶在儿童验光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儿童151例(302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68例(136只眼),女性83例(166只眼);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0±1.5)岁。根据屈光状态将患儿分为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各组患儿均先后进行复方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而后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指标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不同年龄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球镜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球镜值间的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患儿分别有63例(126只眼)、41例(82只眼)和47例(94只眼)。三组患儿性别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05);三组患儿年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9,P>0.05)。远视眼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50(1.00,5.31)D、1.00(0.50,1.75)D、90(85,100)°及0.1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矫正视力分别为3.50(2.00,6.31)D、1.00(0.50,1.75)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柱镜值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92,-2.726,-2.483;P<0.05);但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73,P>0.05)。混合散光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00(-2.00,-0.75)D、3.00(2.00,4.00)D、90(85,95)°及0.1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1.25,0.00)D、3.00(2.00,4.00)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78,-2.826;P<0.05);但柱镜值和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8 ,-0.653;P>0.05)。近视眼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50(-6.00,-1.25)D、-1.38(-2.50,-0.50)D、90(85,95)°及0.0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13(-5.25,-1.00)D、-1.50(-2.50,-0.50)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88,-2.744;P<0.05);但柱镜值和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1,-1.735;P>0.05)。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函数关系分别为y阿托品=1.068+0.976x复方托吡卡胺、y阿托品=0.775+0.999x复方托吡卡胺及y阿托品=0.248+0.949x复方托吡卡胺。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6岁患儿的球镜差值分别为1.00(0.75,1.44)D、1.00(0.50,1.25)D及0.50(0.25,0.75)D;≥6岁患儿的球镜差值分别为0.75(0.50,1.00)D、0.50(0.25,0.75)D及0.25(0.00,0.50)D;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组内两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4.160,-2.360;P<0.05)。 结论各组两种药物散瞳后,年龄越小者验光结果差异越大。远视眼和混合散光患儿应采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在特殊情况下对混合散光和年龄≤6岁的近视眼患儿可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两者的函数关系修正为阿托品的验光结果,6岁以上近视眼患儿建议采用复方托品卡胺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2.
眼科信息学(ophthalmology information,OI)的核心课题包括电子病历与图像处理系统。近年来,随着眼科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与电脑的普及应用,行业内对眼科电子病历的需求日渐迫切。我们于2000年开始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陆续开发的眼科图像处理系统与眼科电子病历系统,经过多个版本的升级完善,现均已达到实用阶段。为了与眼科同道相互交流,笔者对眼科电子病历的软件开发、网络信息系统组建以及运行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莫静  魏文斌  汪东生  王光璐 《眼科》2010,19(6):422-425
目的 研究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多种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设计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象 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多种眼内肿瘤的OCT图像.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OCT检查(Zeiss StratusOCT Model 3000)的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眼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对各种肿瘤的OCT图像进行分析.肿瘤诊断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病史、跟底镜下表现并综合眼底血管造影、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眶CT和MRI结果.其中1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及3例睫状体肿瘤在局部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 2例脉络膜转移癌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主要指标OCT图像表现.结果 42眼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27眼、脉络膜转移癌2眼、脉络膜血管瘤5眼、脉络膜骨瘤8眼)的OCT表现为瘤体处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RPE)光带隆起,伴不同程度的反射强度改变及层次紊乱,光带后瘤体为暗区 瘤体局部(27眼)和黄斑部(27眼)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内(下)高反射点仅见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的RPE光带反射显著增强且极不规则.7眼视网膜肿瘤(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2眼、视网膜血管瘤5眼)的OCT表现为视网膜光带隆起,反射强度不均匀,RPE光带不能显示 3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脱离.其中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隆起的视网膜光带可见特殊的虫蚀样外观.3眼睫状体肿瘤(黑色素瘤1眼、无色素上皮腺瘤2眼)OCT未能扫描到瘤体,2眼黄斑部OCT正常,1眼黄斑部视网膜水肿伴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结论 OCT可显示肿瘤继发性的瘤体局部和邻近的视网膜及黄斑部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性质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眼科中文文献检索系统软件升级为WDSⅡb版 ,内含 192 2~ 1999年共计 77年文献 ,新增网络支持 ,邮购价 :380元。眼病图谱检索系统升级为 3 0版 ,内增大量图片 ,邮购价 32 0元。均以光盘为载体 ,可运行于Windows 95 / 98简体中文版。预购者请于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汪东生联系 ,邮编 :0 6 70 0 0。眼科中文文献检索系统Ⅱ和眼病图谱检索系统30版征购@汪东生  相似文献   
6.
国内眼科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国际互联网与国内各网的兴起与扩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 ,凭借其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迅捷的两大优势 ,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我国的眼科网络资源建设起步于 3年前 ,近两年来 ,得到快速发展。一批批新网站陆续发布、新的网络资源与访问人次日渐增多。本文拟就国内眼科网络资源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一、国内 (含港台 )现有眼科网站截止 1999年 10月 16日国内已发布的网站共计 12 2个 ,为便于读者查阅 ,现将主要站名、网址及内容列举如下 :(一 )中文简体字GB网站及个人主页中华眼科杂志http :/ /www .chinainfo.…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眼科网络资源简介及查询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雏形是在1982年由美国的ARPANET与MILNET两网合并而成。其后经过1986年计算机通信网NSFNET及1989年环球网WWW的相继建成,才实现了实际意义上的国际互联网。1994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对中国进入Internet的限制后,中国正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此后,国内先后建成了163、169等网,为大量单位与个人上网提供了条件。国内外眼科医学的网上资源,也伴随着这一过程逐步建成,时至今日,网上资源已具有相当规模。下面将其大致归为10类介绍如下(文中所有网点,绝大多数可在实用眼科网站点击链接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例(32只眼)。年龄在57~82岁,平均年龄为(69.20±7.32)岁。按照起病缓急,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32例(34只眼)分为A1组;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6例(26只眼)分为A2组。按照前房角粘连范围,将<180°者22例(28只眼)分为B1组;将≥180°者26例(32只眼)分为B2组。按照两种局部降压药物是否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将控制良好者18例(21只眼)分为C1组;将控制不佳者30例(39只眼)分为C2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前房角粘连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A1组和A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30.52±8.29)mmHg(1 mmHg=0.133 kPa)和(23.91±8.12)mm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3±4.21)mmHg和(17.7±4.13)mm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4.96;P<0.05);B1组和B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8±4.45)mmHg和(32.59±8.16)mm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4.04±3.19)mmHg和(16.38±4.80)mm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1,2.19;P<0.05);C1组和C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19.8±1.05)mmHg和(34.59±7.26)mm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04±2.19)mmHg和(18.98±2.65)mm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5,-10.25;P<0.05);所有受试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为(2.01±0.31)mm、(0.14±0.05)mm及(15.6±5.36)mm;术后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3.60±0.15)mm、(0.34±0.04)mm及(34.3±3.42)mm。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距离增大、开放度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6,-24.19,-22.78;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前房角粘连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9,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8;P<0.05)。术后随访3个月,A1、A2、B1、B2、C1及C2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7%、88%、96%、91%、100%及91%。此外,术前眼压小于30 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体拱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相应的函数关系为Y=-0.854+0.813X1-1.648X2 (X1为术前眼压,X2为晶体拱高)。 结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降低术前应用两种或两种以内降眼压药物能有效控制眼压或前房角粘连范围<18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于术前眼压小于30 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程度与术前眼压以及晶状体拱高密切相关。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最佳矫正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的T2加权序列测量健康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高眼压性青光眼(HTG)及高眼压症(OHT)患者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宽度(ONSASW)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武警总医院眼科就诊的NTG患者15例(30只眼)。男性11例(22只眼),女性4例(8只眼),平均年龄(50.1±5.1)岁;HTG患者27例(54只眼),男性19例(38只眼),女性8例(16只眼),平均年龄(51.4±6.2)岁;OHT患者12例(24只眼),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6只眼),平均年龄(48.5±4.8)岁;健康人32例(64只眼),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15例(30只眼),平均年龄(48.3±6.8)岁。全部患者行眶内段视神经MRI检查,测量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视神经直径及视神经鞘直径。对各组眶内段视神经、视神经鞘和ONSASW,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 结果NTG组、HTG组和OH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平均动脉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F=1.43,0.64,0.78,0.82,0.85;P>0.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测量的平均视神经直径,NTG组分别为(3.20±0.23)mm、(2.56±0.18)mm及(2.42±0.18)mm;HTG组分别为(3.29±0.28)mm、(2.52±0.19)mm及(2.26±0.20)mm;OHT组分别为(3.38±0.21)mm、(2.60±0.15)mm及(2.32±0.15)mm;对照组分别为(3.33±0.17)mm、(2.85±0.12)mm及(2.68±0.87)mm。同组内3个测量位比较,距离球后越远,视神经直径越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9,18.57,17.54,16.51;P<0.05)。在球后3 mm处,NTG组较OHT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在球后9 mm处,HTG和NTG组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12;P<0.05)。在球后15 mm处,HTG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测量的平均视神经鞘直径,NTG组分别为(4.56±0.26)mm、(3.67±0.32)mm及(3.35±0.21)mm;HTG组分别为(5.11±0.35)mm、(3.90±0.23)mm及(3.90±0.14)mm;OHT组分别为(5.32±0.25)mm、(3.89±0.26)mm及(3.92±0.13)mm;对照组分别为(5.03±0.23)mm、(4.22±0.10)mm及(3.88±0.14)mm。同组内3个测量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5,202.72,107.54,411.35;P<0.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NTG组平均视神经鞘直径均较对照组、HTG组和OHT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5.31,7.68;P<0.05)、(t=8.92,4.78,4.35;P<0.05)及(t=3.67,3.97,4.35;P<0.05)。球后3 mm、9 mm及15 mm处测量的ONSASW,NTG组分别为(0.67±0.10)mm、(0.55±0.08)mm及(0.50±0.08)mm;HTG组分别为(0.84±0.07)mm、(0.67±0.04)mm及(0.62±0.06)mm;OHT组分别为(0.90±0.07)mm、(0.74±0.04)mm及(0.66±0.03)mm;对照组分别为(0.86±0.08)mm、(0.66±0.03)mm及(0.61±0.04)mm。球后ONSASW越向眶尖越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76,106.66,15.07,30.45;P<0.05)。在球后3 mm处,NTG组较HTG组、OHT组及对照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7.83,6.55;P<0.05);OHT组较HTG组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在球后9 mm处,NTG组较HTG组、OHT组及对照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5.42,3.24;P<0.05);OHT组较HTG组及对照组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2.14;P<0.05)。在球后15 mm处,NTG组较HTG组、OHT组及对照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14,2.98;P<0.05);OHT组较HTG组及对照组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01;P<0.05)。 结论MRI的T2加权序列技术测量ONSASW是可行的;距离球后越远,ONSASW越窄,视神经直径越短;HTG患者与NTG患者神经直径比健康人短;NTG患者ONSASW最窄,OHT患者最宽,健康人和HTG患者居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