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脑电图(EEG)与磁共振(MRI)预测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53例重度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2周的成人患者以进行预后评估,选择MRI T2加权像与EEG的Young分级标准对预后进行分析。生存质量以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标准进行判别。结果 患者的预后与EEG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6),预测准确率为77.36%,EEG分级联合MRI可明显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可达到90.57%。结论 EEG分级联合MRI可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反映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修俊刚  付万新  江耿思  陈桂增 《广东医学》2012,33(14):2085-2088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手术的可能性及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25例干性成人颅底标本,33例成人干性寰枢椎标本进行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相关骨性结构的解剖学测量;10具灌注后成人尸体头标本模拟进行髁上-髁旁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至颈静脉区,内镜辅助下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图片采集。结果骨性颈静脉孔形态多变,右侧略大于左侧。通过切除颈静脉结节和磨除部分枕髁可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内外口。结论内镜辅助下枕下远外侧髁上-髁旁入路能够对颈静脉孔内外口进行充分暴露,并对寰枢关节、面听神经等重要结构损伤小,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MRI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重型颅腩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分级标准.方法 记录66例重型TBI意识障碍超过2周患者的MRI表现,以MRI的表现分为3级:Ⅰ级:仅有大脑半球的损伤;Ⅱ级:丘脑、胼胝体的损伤,伴或不伴有I级的损伤灶,包括:Ⅱa级(单侧丘脑的损伤)和Ⅱb级(胼胝体、双侧丘脑的损伤);Ⅲ级:脑干背外侧的损伤,伴或小伴有Ⅰ级和(或)Ⅱ级的损伤灶.预后以颅脑创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结果 MRI分级与清醒的概率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722(P<0.05),分级越高,预后越差;Ⅱb级、Ⅲ级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判断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7.5%,准确率为86.4%,错误率为13.6%;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为(0.808,0.978).结论 MRI分级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颅脑创伤程度和清醒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的头部MRI资料,统计MRI横断位扫描T2WI像中脑干、丘脑、基底前脑、胼胝体、大脑皮层下及大脑皮层等区域的异常信号表现,以颅脑损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与非清醒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头部MRI中的损伤灶位置与清醒与否的OR值,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头颅MRI中脑干腹侧及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双侧大脑额叶区域损伤和未损伤患者在清醒组与非清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背侧损伤、丘脑右侧损伤、胼胝体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I表现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脑干中上段背侧、胼胝体、丘脑有损伤灶的患者预示着难以清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期脑切口疝发生情况。方法分析76例颅脑外伤后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前期(术后7d以内)、中期(术后7~30d)、后期(术后1~6个月)脑膨出发生率及程度,比较不同时期脑切口疝患者GCS、GOS评分。结果脑切口疝发生率85.5%,前期、中期和后期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40.8%、28.9%、15.8%,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脑膨出程度(1.91±0.23)显著高于中(1.07±0.18)、后(1.14±0.16)期。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分别为3.19±0.31、3.46±0.52、7.12±0.44、13.24±0.47,前、中、后期三者间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无切口疝患者。非脑切口疝患者及前、中、后期脑切口疝患者GOS评分分别为4.49±0.43、4.56±0.12、3.15±0.14、1.64±0.21,前、中、后期三者间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后期发生脑切口疝患者GOS评分显著低于无切口疝患者。结论颅脑外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减压术后1周内脑切口疝最易发生,且程度最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术前GCS评分越低,切口疝发生越早;切口疝发生越迟,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3D-CT血管造影(3D-CT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怀疑动脉瘤的病人,同时行256层螺旋3D-CTA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3D-CTA检查的灵敏度,并比较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 3D-CTA发现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2.6%,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瘤体最长径测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高,且能提供精确的信息和优质图像,但仍有部分漏诊。将CTA与DSA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少见,是一类起源于组织中组织细胞的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及占位效应.BFH 因与诸如非骨化性纤维瘤、巨细胞瘤、纤维性结构不良等病变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放射学的特征及细胞学的特点,因而不易鉴别.该病变容易复发,而且放疗与化效疗效不佳,因而手术全切是该病治疗的目标.本文报道1例累及颅内的BFH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MRI分级与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记录患者颅脑MRI表现并进行分级;记录所有清醒患者损伤后清醒时间;预后以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进行判别.结果 患者预后(GOS评分)与MRI分级存在联系,分级越高者,预后越差;MRI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83.33%.MRI分级为Ⅰ级和Ⅱa级的清醒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为(8.00±4.10)周,MRI分级为Ⅱb级和Ⅲ级的清醒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为(22.67±23.66)周.结论 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头颅MRI分级与患者的清醒时间及预后有关,应用MRI分级可客观、准确的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颅内炎性假瘤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明显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炎性假瘤的金标准,其对各种治疗手段效果差,应该进一步上明确炎性假瘤的发病原因,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本文报道2008年我科收治的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CNS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病因学、影像学、病理学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影响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1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 的丘脑出血患者 345 例,按治疗 1 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146 例与预后不良组 199 例, 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影响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丘脑出血分型、年龄、入院格拉斯哥 昏迷量表(GCS)评分、凝血功能、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手术方式为影响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丘脑前部、丘脑内侧、丘脑后部出血,出血量,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为影响 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丘脑前部、丘脑内侧、丘脑后部出血,出血量,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 肿排空术为影响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强重视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