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孤独症患儿对5种基本面部表情的认知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孤独症的46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基本情况与观察组匹配的10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2组儿童分别被动观察高兴、悲伤、惊讶、愤怒、恐惧5种面部基本表情图,对比2组患者的视觉注意行为和自身情绪变化。结果视觉注意行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对5种情绪的初次平均注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5种情绪的回看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反应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的悲伤、惊讶、愤怒、恐惧的积极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兴、悲伤、惊讶的消极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患儿对于面部表情的视觉注意减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感知缺陷,对于负性情绪的理解相对更为困难,应当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国内在诊断上已逐渐用孤独症谱系障碍取代了孤独症,而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也相较以前的孤独症有明显的变化。本文将以前的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和近年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一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和兴趣为临床核心特征。近年来,各国报道ASD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目前,ASD发病的精确机制尚未明确,其病因的复杂性和临床表型的异质性阻碍了临床研究的发展,并给寻找新的有效的干预治疗手段带来了许多挑战。因此,从脑影像学角度揭示ASD的早期生物学标记在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孤独症的早期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孤独症的筛查和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86例ASD患儿的父母(研究组)及83名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儿童父母(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WHOQOL-BREF及PSQI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ASD患儿父母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903,t=-6.931,t=-4.300,t=-6.639;P均0.001);ASD患儿父母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t=4.547,t=2.545,t=2.508,t=3.479;P均0.01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存在显著负影响(t=-2.608~-5.661;P0.05或P0.001)。结论: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质量可能影响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氯胺酮滥用在中国日渐增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将氯胺酮对依赖个体的心理影响作用进行分类。目的:编制能反映氯胺酮依赖人群中因该物质滥用所致的急性心理影响和长期心理影响的量表。方法:我们编制了一个初步的症状清单,共有35个条目("是"或"否"的二分法问题),内容是关于使用氯胺酮后即刻产生的主观感受以及氯胺酮滥用后感受到的长期作用。从中国广州市两个大医院招募氯胺酮依赖住院患者,共入组187例。随机选择一半的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以精简条目并确定量表的基本结构。对另一半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以评估所提取因子结构的稳健性。结果:35个症状中常见的急性期症状是"身体的漂浮或盘旋感"(94%)、"在动感音乐的环境下心情更加舒畅、欣快感"(86%)、和"兴奋话多,精力充沛"(67%)。常见的慢性症状是"记忆力下降"(93%)、"性格变化"(86%)和"反应变慢"(81%)。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到的最佳模型量表,共22个条目,构成四个因子:两个因子代表慢性症状(社交退缩和睡眠障碍),一个因子是关于急性精神病样症状的,而第四个因子整合了急性的药物所致的欣快感和长期的性欲下降。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这4个因子能解释最终22个条目量表总方差的50%,并且模型拟合良好(拟合指数,GFI=83.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72)。结论:四因子模型(社交退缩、睡眠障碍、精神病样症状和使用毒品时的欣快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氯胺酮滥用相关的短期和长期心理症状。对这一22个条目的量表,今后的研究工作需要扩大样本量,以验证实该四因子结构的效度,评估量表的重测信度,并确定是否能将该量表用于氯胺酮依赖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6.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校园欺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表为调查工具,于2017年7-10月对深圳市2 1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经历校园欺凌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418名中学生(19.9%)过去1年曾经历校园欺凌,其中326名(15.5%)曾受到传统欺凌,182名(8.7%)曾经历网络欺凌.男生、初中生、学习成绩差、父母离异、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差的中学生更易经历校园欺凌(x2值分别为8.89,41.56,14.83,23.42,32.26,46.75,P值均<0.05).受校园欺凌的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于未受校园欺凌的学生,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未受欺凌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4,-7.08,-6.88,-6.0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高,欺凌事件使其产生负面情绪,降低生存质量.应加强对受欺凌学生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早期脑神经发育障碍,具有两大核心症状,一是语言与交流障碍,二是重复刻板行为及狭窄的兴趣。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不同方面的核心损伤进行行为与发展干预训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行为与发展干预训练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表观遗传(epigenetic)是指在基因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而且这种改变在个体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遗传并具有可逆潜能。表观遗传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表观遗传参与大脑分化与发育,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参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物质成瘾、孤独症等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病例组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时病例组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8周时病例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结论在舍曲林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难治性强迫症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童年期创伤是指个体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所遭遇的创伤经历。母亲的童年期创伤经历会持续地影响下一代,对后代的躯体及精神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的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炎症因子、脑结构与功能、基因交互作用、教养方式等。该文对母亲童年期创伤对代际传递影响的发生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为童年期创伤代际传递的预防提供参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 (2):207-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