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额叶内侧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17例额叶内侧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额叶内侧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1例,恢复良好,保守治疗16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2例,死亡2例,全组死亡率11.77%。结论 额叶内侧面损伤一般意识障碍较轻,但易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严密观察病情及动态CT检查,颅内压监测,不拘泥传统手术指征,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小脑出血为神经内外科的急重症,发病率约占脑出血的10%。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现结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小脑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以超早期(发病6h内)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求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12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病例43例,总结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及预示征象。结果 本组病例出院时按COS标准评价:良好11例,中残8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容易发生脑梗塞,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挛,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及时处理;外伤后影象学检查发现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行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塞时多显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术后突发视力下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突发视力下降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3~2004年18例鞍区肿瘤病人经颅手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术后出现突发的视功能障碍,在排除了颅内再出血及颅高压后,给以高压氧治疗的同时,静脉使用解痉、扩血管药物及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及时进行腰穿行脑脊液置换,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8例,视力改善>0.13例,视力改善<0.14例,无改善失明3例。结论对这一类术中没有对视神经及视交叉造成直接损伤,其术后当天亦没有视力变化,在术后第2天或第3天出现突起的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病人,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后多能改善其预后,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脑损伤的疗效与机制。方法:84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42例,常温组42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可明显降低ICP,升高CCP,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脑损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1999年1月~2005年12月内镜辅助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7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全切43例,次全切除10例;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术后疼痛消失18例,缓解2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104例,血肿清除率90%.结论 应用内镜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扩展了病变周围结构的显露,减少了术中误判,从而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病灶的全切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镜辅助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内镜辅助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在内镜辅助下对38例垂体腺瘤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30例大腺瘤全切18例,次全切除12例;8例巨大腺瘤全切4例,次全切除4例。结论 内镜辅助垂体瘤手术,扩展了病变周围结构的显露,减少了术中误判,从而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病灶的全切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风险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结果。结果术后GOS评分5分42例,4分11例,死亡4例(7%)。围手术期并发症院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17例(41~50岁1例,51~60岁4例,60岁以上12例),弹簧圈脱出2例,脑梗塞1例。 TIA反复发作1例,无再通复发及心肺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症状性血管痉挛、术中血栓、再通及弹簧圈脱出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良好的沟通及充分的材料准备、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对动脉瘤充分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积极治疗是治疗成功和减少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凤菊  杨焕松 《右江医学》2010,38(2):181-18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住院病例46例,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小儿肠套叠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复位及手术证实,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7例,超声监视下复位26例,经手术确诊3例,超声确诊率100%。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性,并且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