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选择40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另外选40例经传统外科修补术治疗膜部VSD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1~32(15.5±3.5)岁,体重10.8~58.0(24.2±7.5)kg,膜部室间隔缺损大小为2~14(5.6±0.5)mm.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果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组有1例患者封堵失败,行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率97.5%;外科手术组除1例因急性感染死亡外,余全部手术成功.两组治疗成功率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有明显差别.术后3~12个月随访,经胸小切口组无新并发症出现,而外科组新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结论 尽管经胸小切口膜部VSD封堵术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具有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该技术是可行的,且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夹闭手术时机对高分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Hunt-Hess Ⅲ~Ⅳ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手术时间距发病的时间,分为早期组(0~3 d,30例)和晚期组(≥8 d,30例)两个亚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和术后并发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肺部感染、脑积水、下肢静脉血栓、认知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Fisher分级、术后并发颅内血肿、脑积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肺部感染、认知行为障碍及出院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高分级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手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且预后要优于晚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颅内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共病精神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总结39例难治性癫痫共病精神障碍立体定向手术病例,采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手术计划系统确定颅内靶点,射频热凝毁损双侧胼胝体、杏仁核、海马、Forel-H区、扣带回、内囊前肢、隔区、尾状核下神经束等靶点。术后长期随访,采用Engel及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WISC)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9例全部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10年,平均3.9年,癫痫发作缓解按Engel标准评价Ⅰ级2例(5.1%),Ⅱ级15例(38.5%),Ⅲ级20例(51.3%),Ⅳ级2例(5.1%)。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症状均明显好转,智力无下降。术后出现一过性并发症34例,经对症治疗均在1~4周内恢复,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颅内多靶点联合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共病精神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共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在治疗MRI阴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八八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9月收治的7例MRI阴性,在SEEG指导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ngel分级评估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结果 7例患者共植入63根SEEG电极,平均每例患者植入9根电极,触点数共548个;植入顺利,未出现电极折断或移位、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接受可疑致痫灶射频热凝术及随后的致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的发作频率平均减少92. 8%(P=0. 00),其中5例患者(71. 4%)发作控制达EngelⅠ级,2例(28. 6%)患者发作控制达EngelⅡ级。结论 SEEG监测范围广,可以准确定位MRI阴性癫痫的发作起始;在MRI阴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安全可行,可以有效指引手术切除致痫区,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后交通动脉瘤(PCo A)夹闭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204例行开颅夹闭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作为预后标准,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2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因素进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选择出对预后有意义的因素。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后并发症、术中血流阻断时间、动眼神经麻痹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而Fisher分级、术中有无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SAH次数、脑血管痉挛(CVS)、动脉瘤颈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术前Hunt-Hess分级(P=0.000)、术前SAH次数(P=0.001)、脑血管痉挛(P=0.000)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术前Fisher分级、术中有无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SAH次数、脑血管痉挛、动脉瘤颈宽的分析,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自2011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11例开颅手术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患者, 均为开颅术中皮质静脉损伤所致, 原发病为脑膜瘤7例、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强迫症1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末次随访时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结果 11例患者术后4 h~7 d出现首次癫痫发作, 其中局灶性知觉保留性发作2例、局灶性演变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3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例。复查头颅CT显示术区或邻近部位皮质及皮质下散在出血9例(血肿量15~50 mL), 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例, 急诊行单纯血肿清除术3例, 保守治疗1例。复查头颅CT显示术区少量弥散性出血伴严重脑水肿2例, 保守治疗2个月后一过性肢体瘫痪恢复。11例患者随访(4.5±1.7)年(2.3~7.0年), 末次随访时恢复正常4例;一侧肢体轻度至中度偏瘫5例, 右眼视力轻度下降1例, 长期昏迷1例。癫痫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1064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根据是否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癫痫组(155例)和无癫痫组(9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0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13.0±9.6)个月(3~120个月),术后155例(14.6%)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时间、原因、部位、侧别、面积、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OR=8.523,95%CI:1.081~23.394,P<0.001)、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OR=7.763,95%CI:2.582~22.769,P<0.001)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OR=2.874,95%CI:2.671~12.972,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可增加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影像学、电生理特点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7例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资料,术前评估结合临床发作表现,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资料,以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视频脑电图(VEEG)资料;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与深部电极监测定位异常放电区域,指导手术切除致痫灶范围。术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疗效。结果27例患儿均有典型颞叶癫痫临床表现,MRI发现一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影,发作间期及发作期VEEG提示异常放电起始于一侧额颞部。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均发现颞叶明显持续或阵发性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27例患儿均采用标准前颞叶+病灶切除+周边异常放电颞叶皮质扩大切除术,其中2例患儿切除部分岛叶长回及额盖皮质热灼处理。随访6个月,EngelⅠ级患儿22例,EngelⅡ级患儿3例,EngelⅢ级患儿2例。结论早期手术、术中ECoG与深部电极联合监测下适度扩大切除范围是改善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