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及预后. 结果 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5例.随访6个月~9年,2例脊膜瘤复发,再次手术. 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娴熟显微神经外科技能是高颈段椎管肿瘤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延迟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延迟性硬膜外血肿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延迟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本组创伤性延迟性硬膜外血肿32例,本组行保守治疗13例,手术19例。本组出院时死亡4例,伤残7例,恢复良好21例。结论创伤性延迟性硬膜外血肿易误诊,提高对本病认识,密切观察、动态CT复查及合理治疗是提高创伤性延迟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属于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1999~2005年,我们共收治此类患者63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治方法 、影像学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恶化5例,死亡12例.单纯桥脑出血预后较好,出血累计多个部位,出血量大于5 ml和出血破入脑室者预后较差.结论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意识障碍的程度、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分型、手术人路、切除方式并总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和其中12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11例(73.33%),次全切3例(20.00%),死亡1例。术后患者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及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恢复。随访12例6个月-5年,复发3例,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熟练掌握术区解剖及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治方法 、影像学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恶化5例,死亡12例.单纯桥脑出血预后较好,出血累计多个部位,出血量大于5 ml和出血破入脑室者预后较差.结论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意识障碍的程度、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窦旁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41例,Ⅱ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8年,5例复发。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能,上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的良好保护是提高全切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及经动脉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资料,6例患者经查体及CT、MR、DSA等确诊,均行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覆膜支架辅助治疗,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结果 1例单纯应用可脱球囊,2例联合应用球囊和弹簧圈填塞,2例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支架辅助治疗,1例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随访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因术前视神经损害导致患眼视力未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急性颅脑创伤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10岁以下小儿急性颅脑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0~10岁,平均(4.12±0.63)岁。按年龄分为0~5岁组和6~10岁组,其中0~5岁组91例(69.5%),6~10岁组39例(30.5%)。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受伤机制、损伤类型、伤情及治疗方法、预后等特点。 结果共纳入130例,跌倒是0~5岁组主要致伤原因,6~10岁组患儿中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两组在致伤机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开放性颅脑损伤发生率(28.2%,11/39)高于0~5岁组(14.3%,1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患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6.2%,18/39)及脑脊液漏发生率(30.8%,12/39)高于0~5岁组(分别为20.9%,19/91及4.4%,4/91)(P<0.05)。按GCS评分分级,两组均以轻型颅脑损伤为主,两组主要治疗手段均为非手术治疗。23例(17.7%)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23例实施了开颅手术之外的有创治疗措施,两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受伤3个月时随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17例(90%),中残11例,重残3例,死亡3例。两组总体预后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小儿颅脑创伤在受伤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依据颅脑创伤的特点,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顿脑损伤患者血和脑脊液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76例,依据人院时GCS积分评定分为〈8分,9~12分,13—15分;并根据入院时CT所见分为未见异常,脑挫伤,颅内血肿,混合伤(包括颅内血肿、脑挫伤);预后判断按照GO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包括轻中残),预后不良组(包括重残和植物生存),死亡组;采集伤后当天,1d,3d.7d血和脑脊液标本,血和脑脊液标本采集间隔小于1h,并选择30例健康成人血作为对照组;S100β蛋白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在收集标本当天均作cT或MRI检查。结果1、血S100β蛋白与对照组S100β蛋白的比较差异显著(外伤组0.56/L±0.21μg;对照组0.07±0.02μg/L,P〈0.05);2、血S100β蛋白和CSFS100β蛋白比较经直线回归分析呈正相关(r=0.873,P〈0.01)3.不同GCS积分间血和CSFS100β蛋白的比较(血P〈0.05;脑脊液P〈0.01)4.不同预后组S100β蛋白比较(血P〈0.05,脑脊液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和脑脊液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影象学改变、伤情、预后及颅内病理生理密切相关,检测其含量变化能早期判断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