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1.
患者男,39岁.因“突发肢体无力,意识不清1h”就诊.发病前有饮酒、服用摇头丸及剧烈摇头史,无跌倒外伤史.查体:中度昏迷,GCS 5~6分,头部无外伤痕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刺痛屈曲.CT示右额颞顶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占位,中线左偏1.0cm.行扩大翼点入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硬膜下血肿量约70ml,见右颞上回后部皮质小动脉喷射样出血,予双极电凝止血.术后当天清醒,2周出院,神经系统无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及1、2、3、4 h 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 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醇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共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栾雷  李茂雷  隋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83-4383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切口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切口漏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行头皮漏口重新缝合。结果17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切口漏患者头皮漏口均愈合,自动出院1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促进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切口漏患者头皮漏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效果。方法本组有78例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受损脑组织,彻底止血,引流管从外侧裂处尽量深入以达到或接近鞍上池,将额顶部骨瓣或全部骨瓣用丝线网织漂浮固定。结果本组存活70例,根据GCS:康复良好46例,中残16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骨瓣浮出高度、复位时间与脑脊液压力检测基本吻合,可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骨瓣愈合情况较为理想。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适用于绝大多数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对于术中恶性脑膨出,脑组织膨出骨窗2cm者本法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脑积水是丘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7月行侧脑室穿刺手术治疗1例丘脑出血患者, 术后患者病情好转;术后3周出现迟发梗阻性脑积水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经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 患者脑积水和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改善,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分别加入0、5、10 mg/kg的丹参酮ⅡA培养72 h(即0 mg/kg组、5 mg/kg组、10 mg/kg组),并在培养24、48、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s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并比较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的细胞各炎症因子水平、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使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处理72 h,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吸光度值均升高,培养24、48和72 h时,5 mg/kg组、10 mg/kg组的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0 mg/kg组,且10 mg/kg组低于5 mg/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反应关系。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培养24、48、72 h时,5 mg/kg组、10 mg/kg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0 mg/kg组,且10 mg/kg组高于5 mg/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