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切除技巧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经显微手术治疗且术后严密随访的枕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及颈项疼痛是枕大孔区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高达79%。本组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前1例诊断为右侧舌下神经鞘瘤,术中及术后64排CTA证实为少见的右侧椎动脉动脉瘤;本组病理类型包括: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6例,脊膜瘤3例,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胆脂瘤1例;术后一过性呛咳、吞咽困难2例,浅昏迷1例,未见颅颈连接不稳、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5a,22例临床症状改善,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的首选方案,远外侧入路是枕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的理想切口,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PF)炎症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6例IRPF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MSCT影像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获得复查的10例患者治疗后ESR、CRP、Δ动、Δ静、最大平均厚度、最大左右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患者治疗前后平扫MSCT值、动脉期MSCT值、静脉期MS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Δ动、Δ静与ESR、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平扫MSCT值、动脉期MSCT值、静脉期MSCT值、最大平均厚度、最大左右径与ESR、CRP均无相关性(均P>0.05)。ΔA、ΔB与ΔESR、ΔCRP均呈正相关(r=0.38、0.54、0.49、0.41,均P<0.05)。结论MSCT增强检查可以评价IRPF炎症活动性,并且可以评价IRPF的疗效。IRPF病变的大小与炎症活动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纳洛酮及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0例 ,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案1 1 临床资料 我科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 6 0例HIE患儿治疗对比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均符合 1989年济南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1] ,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对照组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两组入院时在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 (北京四…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年龄走低的趋势来越明显,近2年我院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年龄≤60岁者共34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42例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部分病例行DSA证实血管病变。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年龄走低的趋势来越明显,近2年我院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年龄≤60岁者共34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塞106例疗效观察及血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理疗,药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BO组106例,采用理疗,药物加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除高压氧外,其他治疗同HBO组。结果:HBO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舱配合理疗,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有明显改善脑梗塞预后,将脑梗塞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LSED)治疗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ST)发生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SED治疗,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另56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随访两组患者两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门静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PVST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B、INR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门静脉直径分别为(20.83±1.15)cm/s、(15.12±1.19cm/s)和(15.86±3.12)mm,均大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4.36±0.74)cm/s、(10.28±0.71)cm/s和(14.27±2.96)mm,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PTT、PT、FIB和TT分别为(25.72±3.64) s、(14.96±2.26)s、(3.51±0.86)g/L和(20.11±3.65)s,均长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3.37±3.52)s、(13.87±2.14)s、(2.62±0.73)g/L和(18.14±3.23)s,均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VST发生率分别为7.14%和42.86%,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LSED术后门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2004-2015年阳新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层次和流行规律,采取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持续实施卫生、水利、林业、农业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分析比较2004-2015年该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 阳新县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后,全县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22 240降至为2015年的1 471;人群感染率由2004年的8.57%降至2015年的0.16%;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人由2004年的64例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感病例;耕牛感染率由2004年的8.87%降至0;钉螺面积和易感地带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3 446.21、1 111.59 hm2降至2015年的2 285.75、41.28 hm2;钉螺感染率由2004年的0.76%降至0。结论 自2004年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的防治策略后,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但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仍需加大富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并强化家畜传染源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将1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鞘内注射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总有效率68%。结论鞘内注射氨甲喋呤治疗多发性硬化,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廉价、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