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估球囊扩张支架在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经治的12例由大脑中动脉段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手术,每位患者均有DSA全脑血管造影资料,1例为急症,术前一次服用氯吡咯雷300mg,择期11例术前3天口服氯吡咯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全程静脉肝素化,再次行脑血管造影,确定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并据此选择直径2.5mm,长度为8~10mm的球囊扩张支架系统,扩张压力为6~8Kpa。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狭窄程度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1例患者因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支架未能通过而放弃手术,其余11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1枚,支架释放后大脑中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降为术后的5.7%。术中1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症,给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溶栓后再通,其余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以TIA为主的患者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所有患者随访1~4年,10例患者未出现与治疗血管相关的脑缺血事件,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因再次出现缺血性卒中发作而住院治疗。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程度不等的再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SMCAS在本组病例是安全的,且短期疗效肯定,但中远期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较高,有一定比例的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2.
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在并发症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行支架术,手术患者均实施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92.4%(24/26),术后造影显示MCA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下降至不到10%。围手术期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管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1例。其中血管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围手术期管理不善有关。结论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对于防治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残余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瘫痪肢体FMA量表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头颅CT确诊的基底节区出血量在45~70ml之间的患者27例,发病后72小时内行微创血肿引流术,拔除引流管当日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连用7天后减量停用,川芎嗪200ml/d,连用14天。同时以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未用地塞米松和川芎嗪的2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测定术前、术后24h、7d、14d、21dCT上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评定术前、术后7d、14d、21dFMA量表,并对与用药有关的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终止点在术后第21天。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7.1/2.5ml,20.5/10.9ml,15.3/16.9ml,7.8/9.6ml,3.1/4.6ml;FMA评分为(64.0±12.2),(70.0±10.8),(81.0±11.5),(94.0±8.7);消化道出血2例,继发性血糖增高1例,死亡3例。对照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6.4/3.0ml,21.2/9.4ml,15.8/17.6ml,11.2/14.1ml,6.4/8.4ml;FMA评分为(66.0±13.5),(71.0±12.3),(79.3±13.2),(84.0±10.1);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死亡2例。2组病例残余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前、术后24h、7d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术后7d、14d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后14d、21d的变化与术后21d的F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血肿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血肿周围水肿有抑制作用,能提高患侧肢体肌力,但不增加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6.
武国德  王欢  张廷华  李珍花  张学范 《医学争鸣》2007,28(14):1301-1301
0 引言 探讨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是否有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把血管鞘稍作改制作为引流装置在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中应用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2004年以来对头颅CT扫描诊断的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以血管鞘作为引流装置实施血肿微创引流手术,观察手术的操作、引流效果、并发症。结果 用改制的血管鞘作为引流装置行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引流术,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6例患者经过复查头颅CT调整了塑型的引流管头端增加了血肿引流量,术后扫描的CT图像无伪影。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7.5d,血肿平均引流量为85%。手术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吸入性窒息,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改制的血管鞘作为引流装置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中可行性好,安全有效,且具有头端根据需要能塑型及带管引流中复查CT无伪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检法改进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再灌注前30min尾静脉注射SOD(2000U/100g),测定大鼠血清SOD活性及IL-6水平,并观察梗塞灶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SOD可使血清SOD活性增高、IL-6水平下降以及梗塞灶体积缩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SOD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抑制IL-6的合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还与强化机体抗氧化系统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珍花 《吉林医学》2010,(34):6366-6367
胎心无刺激试验(NST)是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他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NST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神经系统反应性及胎儿储备能力,是目前监护胎儿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减少剖宫产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由于NST敏感性较高,导致临床工作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假无反应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