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约占卒中的10-15%.起病前并无先兆,因症状多样,易被误诊,现将3例不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黄疸新生儿6名进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10mg/kg,对7名新生儿进行口服苯巴比妥5mg/kg,通过两组血药浓度测定比较,表明:肌注一次其血药浓度可维持一周以上,建议一次肌注代替多次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4.
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又称 Block-Sulzberger 综合征,是外胚层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牙齿、眼、毛发,指甲以及骨骼系统,我院于1988年2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具有临床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较高的特点。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国外报道,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约占急性脑梗死的26%~43%[1]。2012-01—2013-06,我们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30例,并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夏志伟  李文茹 《天津医药》1999,27(11):657-657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临床症状,重者可致核黄疸,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换血是治疗高间接脸红素血症迅速,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通过换血疗法治疗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结果报告如下。 1.一以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2000~390()。入室日龄为生后14小时~5天。黄疸患儿中血型不合者26例(其中Rh血型不合者8例,ABO血型不合者18例),败血症患儿 4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值为(410.4士 68.4)μmg/L,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换血治疗换血术前均进行蓝光照射并纠正酸中毒,输…  相似文献   
7.
刘媛  杨楠  王丹  李文茹 《天津医药》2002,30(4):212-212
1 病例介绍 患儿 男,生后27h。主因间断抽搐伴发热18h于2001年5月12日入院。患儿系G1P1,孕足月,否认宫内窘迫。生后青紫窒息2min,阿氏评分不详。入院前18h出现低热,37.3℃~37.5℃,伴间断抽搐,全身强直样发作,每次持续1~2min,间断0.5~1h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发现患儿外观体形异常。头大四肢短,与躯干不成比例。头围35cm,胸围31cm,上部量33cm,下部量15cm。指间距44cm。突额、塌鼻,胸廓扁平较短,腹部较长。入院后骨盆及下肢长骨X线检查提示:双下肢各长骨短粗。干骺端呈宽大喇叭口样改变。CT:额、颞、顶叶脑质密度减低,枕大孔及后颅窝未见明显狭窄,蝶骨  相似文献   
8.
患者张××,女性,46岁。于1963年4月2日正常分娩一女孩,产后曾坐热炕2天。产后8天感吞咽困难、发冷发热、舌发硬、牙关紧闭,服中药治疗无效,于4月12日入我院。体格检查:发育及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苦笑面容,有恐惧表情,语言困难,有障发性痉挛发作,发作时呈典型角弓反张,大汗淋漓,阴道有少量恶露,跟、膝腱反射亢进,其他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产后破伤风。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大量破伤风抗毒素,用  相似文献   
9.
孙月娥  李文茹 《天津医药》1998,26(11):680-681
静脉营养液主要成分之一为脂肪乳剂。近年国外报道,在急性相蛋白增高情况下,患儿血清与脂肪乳剂在试管内混合,保温处理后产生凝集物或出现“乳皮形成现象”(creaming phenomenon)。本文对新生儿期急性相蛋白与脂肪乳剂凝集反应关系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住院患儿,包括新生儿败血症24例、全身结核感染1例(宫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黄疸新生儿6名进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10mg/kg,对7名新生儿进行口服苯巴比妥5mg/kg,通过两组血药浓度测定比较,表明;肌注一次其血药浓度可维持一周以上。建议一次肌注代替多次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