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与强迫信念、元认知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门诊及住院的强迫症患者55名(年龄15~46岁),另外选取医护人员及学生62名为正常对照(年龄16~45岁)。采用耶鲁布朗量表(Y-BOCS)、强迫信念问卷(OBQ)和元认知问卷(MCQ)进行测量。结果: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及因子分、OBQ总分及因子分、MCQ总分及因子分(除担忧的积极信念外)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1)。回归分析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和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对强迫症状有正向预测作用(β=0. 08、0. 37)。结论:研究提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与强迫信念、元认知密切相关,其中完美主义和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信念、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越多,强迫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精神障碍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 ,精神障碍伴有神经病理改变 ,和有关的神经疾病有共同的病理过程[1 ]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 ,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1%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6% ,我国为3% ~5% .有25% ~30% 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行为 ,11% ~19% 自杀身亡[2 ]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最重要的致残疾病 ,对于个体和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3 ]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1/5有认知功能损害.65岁以后,每增加5岁 ,痴呆的风险就会翻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痴呆患病率达到40% [4 ] .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如心理应激、负性事件、性格、情绪、行为以及环境均能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调节应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特殊通路,以及与血浆高儿茶酚胺、自主神经支配失衡、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小板激活等因素所致心脏电不稳定有关。可采取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抗焦虑抑郁、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心理应付方式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和50例与之在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生活事件总频数和负性生活事件频数以及慢性精神紧张总值和慢性负性精神紧张值高于对照组;消极应付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方面应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元认知、强迫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55例强迫症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7名,采用元认知问卷(MCQ-30)、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进行测量。结果:强迫症患者在除了担忧的积极信念外,元认知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耶鲁布朗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937~24.673,P0.01),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774,P0.01)。强迫症患者耶鲁布朗总分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376,P0.05);回归分析表明,认知自信、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对生活质量有负向作用。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元认知、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中认知自信、不可控和危险性的消极信念对生活质量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因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例临床上没有心脏器质性损害证据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总分和应付方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元线性回归发现VA的主要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为:神经质、焦虑、敌对负性生活事件,而社会支持和阳性生活事件为保护因素。这些均提示VA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抑郁模型大鼠接受再次急性和慢性应激后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改变,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CUMS组(CUMS+生理盐水),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急性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急性游泳应激),CUMS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CUMS).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微管结合蛋白2(MAP-2)及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2(phospho-MAP-2).结果 (1)CUMS再应激组糖水偏好[ (43.38±7.84)%],总行程[(859.21±653.62)cm],运动平均速度[(2.05±0.60)cm/s]及直立次数[(0.12±0.30)次]均减少,与对照组及CUMS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UM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 CUMS再应激组Acet-Tub表达升高[(244.24±8.90)%],Tyr-Tub表达降低[ (30.92±11.00)%],与对照组及CUM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AP-2的表达与对照组及CUM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ospho-M AP-2的表达减少[(24.75±8.83)%],与对照组及CUMS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各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UM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动物再次暴露于CUMS后,其行为和微管动态性损害更严重,同时伴随微管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变化,提示临床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复发的町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0月12-14日在素有“九省通衢”的武汉市隆重召开。有来自全国1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812篇,其中大会发言14篇,专题发言101篇,书面交流707篇。大会交流内容涉及精神病学的实验室研究、影像学研究、心理评估、综合医院精神卫生问题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专题会议11个,包括生物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情感障碍)、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焦虑谱系障碍、心理卫生、社会精神病学、文化相关精神障碍和物质依赖等领域。其中生物精神病学和精神药理学的论文最多,表明生物精神病学和精神药理学仍是精神病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次会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氯丙嗪对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来自3个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8例,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氯丙嗪组(n=46),给予氯丙嗪,起始剂量100 mg/d,最高不超过600 mg;喹硫平组(n=47)给予喹硫平,起始剂量200 mg/d,最高剂量不超过800 mg/d,均治疗8 w.对病人入组时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测定病人入组时、治疗第8 w时血清催乳素浓度.结果入组时2组病人症状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8 w治疗,氯丙嗪治疗组病人血清催乳素水平为(604±49) μg/L,显著高于治疗前,喹硫平组为(122±50)μg/L,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01).经8 w治疗2组血清泌乳素改变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喹硫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水平基本无影响,氯丙嗪可以明显升高血清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A型行为和社会支持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室性心律失常 (VA)是常见心血管疾病 ,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地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 。本文拟从A型行为和社会支持的角度来探讨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联系 ,以期能为临床心理社会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病例组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 1998年 3~ 10月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 :(1)有心悸、胸闷等主诉 ,2 4小时Holter动态心电监测有VA ;(2 )无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史 ;(3)无其他躯体疾病 ,特别是无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史 ;(4 )临床化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