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 disease,NB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情况。结果神经系统表现:头痛(6例)、锥体束征(4例)、肢体瘫痪、麻木(3例)、复视(1例)、记忆力及理解力下降(1例)、视力下降伴视乳头水肿(1例)。脑脊液异常5例,颅脑MRI、MRA、MRV及DSA提示:脑干受累5例,基底节、侧脑室旁病灶3例,横窦血栓形成1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5例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3例病情较重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遗留头痛或一侧肢体麻木。结论 N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预后较差,应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减少神经梅毒的误诊.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类似病毒性脑炎的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病前无感染史,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及血液中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脑脊液检查蛋白质水平升高者4例,压力升高者3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7例,均为淋巴细胞占优势.4例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最高达24×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例患者脑电图重度弥漫性异常,额颞中央区少量癫样放电.驱梅治疗后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且脑脊液中细胞数升高的神经梅毒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临床上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应用认知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8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 104 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 = 52,常规治疗)和观察组 (n = 52,常规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高于对 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卒性中后失语症患者应用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丙戊酸致高氨血症脑病(Valproate-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VH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丙戊酸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例1为52岁男性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反应迟钝、行为异常,按照非惊厥持续状态治疗后症状加重,发现血氨增高并撤用丙戊酸钠,予降氨治疗,2 d后恢复;例2为22岁女性患者,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近4年一直服用丙戊酸钠,加用左乙拉西坦后出现共济失调、扑翼样震颤,发现血氨升高,停用左乙拉西坦后恢复正常。结论丙戊酸致高氨血症脑病的临床症状不特异,临床医生对丙戊酸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应提高警惕,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血管内介入方法开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分类(CISS)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组(LAA组,n=...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的临床与VEEG的局灶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67例JME患者临床症状与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局灶性特征。结果 67例患者中,11.94%的肌阵挛发作(MJ)存在一侧或不对称肌阵挛抽动,13.11%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CTCS)出现不对称体征;24 h VEEG监测到的发作中,46.80%的MJ及66.67%的GTCS出现不对称或及局灶症状;发作间期的不对称及局灶性EEG占44.7%。局灶性EEG的棘波、棘慢波最常出现在额区。31例患者服药后复查VEEG,不对称及局灶EEG比例增加至64.52%。结论 JME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临床医生应警惕其临床及EEG的局灶性特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SVBOC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包括急性期组(发病≤24 h,AP组)23例、亚急性早期组(发病>24 h且≤14 d,SAEP组)23例、亚急性晚期及慢性期组(发病>14 d,SALCP组)31例,对比观察3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 AP组、SAEP组及SALCP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26%(18/23)、95.65%(22/23)及93.55%(2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SAEP组术中机械取栓率均高于SALCP组(P均<0.05),AP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低于SAEP组和SALCP组(P均<0.05)。围手术期AP组1例、SAEP组2例颅内出血,SALCP组无出血。术后3个月SALC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AP组及SAEP组(P均<0.05),后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ASVBO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揭示胼胝体压部神经通路在文字、物体与面孔加工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一系列认知神经心理学方法,对1例(KY)胼胝体压部合并左腹内侧枕颞区梗死患者进行自然视野和左右分视野速视呈现及注视中央点速视呈现汉字、拼音的朗读检测;对自然视野呈现的物体和名人面孔和对注视中央点速视的Chimeric物体图片进行命名;对Chimeric面孔(半男半女)进行性别判断;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确定胼胝体压部纤维束受损情况。同时与1例(CYH)仅左腹内侧枕颞区梗死但不合并胼胝体压部损伤、接受类似检查的患者对照。结果:KY对于自然视野、注视中央点速视呈现的汉字、拼音均出现左半错读;对左右分视野速视的汉字、拼音出现左视野失读;对于自然视野呈现的物体和名人面孔出现部分失认;对于注视中央点速视的Chimeric物体和面孔图片以左半为主进行命名和判断,并且未辨认出为Chimeric图片。DTT显示通过胼胝体压部的枕大钳纤维束通路几乎完全中断。CYH的汉字朗读、物体及面孔识别均正常,能够分辨出Chimeric图片。结论:胼胝体压部神经通路在左/右枕(右/左视野)的文字、物体与面孔视觉信息的传递及视觉整合的过程中起到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