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从103.41万人上升至105.54万人,5年间共死亡26 147例,总体粗死亡率为507.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5.55/10万,各年粗死亡率依次为:512.15/10万、538.61/10万、418.87/10万、583.25/10万、486.75/10万,标化死亡率依次为:590.20/10万、467.94/10万、368.50/10万、491.47/10万、415.4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人群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死因存在差异,0~1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损伤及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15~4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及中毒、肿瘤、脑血管疾病;45~64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及中毒;≥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脏病。结论 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遵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及中毒的防控应以44岁以下人群为重点,45岁及以上人群应以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遵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将遵义市2012年手足口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5843例,其中重症病例312例,死亡10例。发病率为257.92/10万,死亡率为0.16/10万。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1.54%,男女发病比为1.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20,P〈0.01)。发病以5—7月为主(10922例),11和12月出现一次小高峰(2776例),分别占发病数的68.94%和17.93%。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72.18%和21.73%。检测咽拭子/肛拭子标本1904份,检出阳性1060份,阳性率为55.67%;其中其他肠道病毒占45.28%(480份),CoxA16占30.47%(323份),EV71占24.25%(257份)。结论2012年遵义市手足口病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病原为EV71、Cxo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遵义市10年间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遵义市2001~201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76 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7.87/10万,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中: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75.36%),痢疾.各类传染病构成分别为:呼吸道传染病占49.77%,肠道传染病占25.2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3.0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播传染病占1.83%,新生儿破伤风占0.12%.结论 遵义市呼吸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持续下降.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卫生防病意识.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是遵义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4起,病例7 243例、死亡38例;传染病事件共395起(占91.01%),食物中毒34起(占7.84%),其他中毒1起(占0.23%),环境因素事件1起(占0.23%),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起(占0.69%).4~7月(61.06%)和10~12月(占23.73%)是高发期.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共179起,占事件总数的41.0124%.结论 传染病疫情是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特别是学校,要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其次,食物中毒事件仍是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遵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订防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遵义市2006-2010年累计报告腮腺炎14 16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8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占43.87%),职业以学生(66.48%)、散居(15.27%)和幼托儿童(14.21%)为主,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较高(占87.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遵义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扩大宣传教育、积极在大龄儿童中推广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降低儿童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7-2011年遵义市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7-2011年遵义市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托幼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病例6 872例,年均发病率为926.89/10万,5 a间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703.179,P<0.01).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病例548例(7.97%),年均发病率为73.91/10万;丙类传染病6种,病例6324例(92.03%),年均发病率为852.97/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病(3585例)、流行性腮腺炎(2414例)、其他感染性腹泻(193例)、痢疾(158例)、风疹(100例).3-7月和9-12月是发病高峰期.结论 遵义市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和流行腮腺炎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遵义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漏报情况,为评价死因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遵义市的四个死因监测点,以多种渠道收集2013-2014年所有常住人口的死亡情况,摸底后进行入户核实,并与常规监测数据库进行核对,描述漏报病例的特征。结果 监测点共漏报4 373例,总漏报率为19.14%。漏报病例数以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最多,共3 614例(占82.64%),男性和女性漏报率依次为18.97%和1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P=0.44);各年龄组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P<0.001),以0~4岁人群漏报率最高,65岁及以上年龄组最低;各监测点间,汇川区漏报率最高,为39.52%,红花岗区漏报率最低,为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70.31,P<0.001)。结论 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死亡漏报率较高,应规范死因报告管理,逐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遵义市1995—2014年HIV/AIDS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下载HIV/AIDS历史卡片,分析死亡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等。结果遵义市共620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22.56%,其中异性传播病例占80.00%,死亡和存活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存在明显差异,病死率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上升而下降(χ2=524.65,P<0.05);主要死因分析显示,艾滋病无关死亡占50.97%。结论遵义市HIV/AIDS死亡病例的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CD4+T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HIV/AIDS的病死率,对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应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遵义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电子表格Excel对遵义市2004-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遵义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发病率从2004年的2.82/10万上升至2010年的20.30/10万,报病数在乙类传染病中的位次从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发病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仁怀市;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性活跃期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分型以隐性和Ⅰ期为主,占88.47%。结论遵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态势严峻,需加大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的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