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乙酰乙酸乙酯合成西咪替丁的中间体5-甲基-4-咪唑甲酸乙酯(1)。关于1的合成,已有报道,我们根据 Ertel 等的报道并参照欧洲专利加以改进。其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颞底-小脑幕入路切除骑跨岩尖的中后颅窝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后颅窝肿瘤主要有三叉神经鞘瘤和脑膜瘤。该部位肿瘤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切除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目前针对该部位的手术入路较多,但如何根据肿瘤生长特点来选择合理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We have treated 34 cases of epiphora due to dysfunction of the lacrimal duct with a warm needle puncturing at the Jingming (UB 1) point. Th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lacrimal duct irrigation and norflaxacin eye drops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1.07% vs. 54.29%).  相似文献   
5.
总结我院1993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38例特重型颅脑伤(GSC3~5分)双瞳散大病人的临床救治效果及经验。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38例 ,男30例 ,女8例。年龄3~78岁 ,平均年龄41岁。1 2受伤情况 :车祸伤28例 ,高空坠落伤6例 ,摔伤4例 ;着力部位 :枕部14例 ,额颞部13例 ,额颞枕部9例 ,不详2例。1 3临床表现和诊断 :入院时患者均处于深昏迷状态 ,双侧瞳孔散大至就诊或手术时间少于1小时的6例 ,超过1小时少于3小时的24例 ,超过3小时的8例。通过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CT扫描 ,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11例 ,弥漫性脑肿胀7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  相似文献   
6.
陈建  周非  施炜  邓传宗  刘道坤 《江苏医药》2003,29(5):333-333
患者 ,女性 ,6 6岁。头痛、头晕 1年余 ,加重伴恶心半月入院。查体 :神志清 ,双侧视乳头轻度水肿 ,颅神经正常 ;四肢肌力Ⅴ级 ,肌张力正常 ;未引出病理征。MRI显示 ,右侧额颞交界处见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 ,T1W呈等低信号 (见图A) ,T2 W呈高信号 (见图C) ,病灶无明显强化 ,占位效应明显。左颞颅板下见 1 5cm× 1 5cm类圆形异常信号 ,T1W及T2 W均呈等信号 ,增强后T1W呈明显均匀强化 (见图B)。拟诊多发性脑肿瘤收住院。于 2 0 0 1年 1月 19日在全麻下行两侧肿瘤切除术。先行左侧颞部马蹄形切口入颅 ,局部硬脑膜及颅骨受肿瘤侵蚀 ,剪开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本地区COVID-19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北院区(安庆市传染性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23日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83例,其中轻型5例、普通型77例、重型1例。按流行病学分为有武汉暴露史组和无武汉暴露史组,两组病例均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将相关实验室检测、胸部CT、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47例有武汉暴露史,36例无武汉暴露史。通过及时有效的综合诊疗,全部患者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大多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首发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胸部CT大多为特征性斑片、磨玻璃影改变,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从首发症状出现到口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2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阴转的中位时间是17天。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吸收好转。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胸部CT、临床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普通型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首发症状到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对抗病毒疗程和解除隔离时机有借鉴意义,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初步表明SARS-CoV-2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病毒致病性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09~2012年临床分离的PA 305株.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检出产ESBLs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的P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菌株进行TEM、SHV、CTX-M基因检测,对耐碳青霉烯PA进行VIM、IPM、OXA-23基因检测.结果 3年中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左氧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氨曲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305株PA中共检出48株产ESBLs,57株耐碳青霉烯.PCR检测出5株PA含TEM基因,2株含SHV基因.CTX-M、VIM、IPM、OXA-23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产ESBLs是我院耐药PA的重要原因,耐碳青霉烯的PA不含VIM、IPM、OXA-23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HPRL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24例,给予二甲双胍0.75g/d口服,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测定PRL水平。结果:24例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前PRL水平平均(80.62±56.26)ng/ml,治疗4周后PRL水平降至(62.94±43.49)ng/ml,平均降低(17.69±25.30)n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于抗精神病药所致HPRL可能具有降低PR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下开展鞍区、斜坡、脑室内等病变的手术切除已经日趋成熟[1],但目前对于椎管内肿瘤,通过神经内镜进行微创手术切除的经验仍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通过完全神经内镜下单侧椎板开窗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