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测定1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组,比较两组患者以及初发和复发性ACI患者之间的血浆Hcy水平.结果:ACI组血浆Hcy水平(22.0±6.4μmol/L)显著高于TIA组(16.6 4±6.0μmol/L)(P<0.01);复发性ACI组血浆Hcy水平(23.0±5.5 μmol/L)显著高于初发者(19.6±5.9μmol/L)(P<0.01).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体质指数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ACI密切相关,并且是复发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杏丁(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每日两次;同时给予杏丁20mg,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每日一次(所有药品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患者早期均应用甘露醇脱水,水肿高峰期过后给予血液稀释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判定其疗效,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杏丁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Wernicke脑病的再探讨神经病学教研室过红明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徐心耕Wernicke脑病(简称WE)临床上并不少见,而腹部手术后出现者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WE再作一探讨。1临床病例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152例ACI患者发病<24h(治疗前)、1个月和6个月时血浆Hcy水平。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后者又分为干预治疗组[给予叶酸5mg/d、维生素(Vit)B620mg/d、VitB120.5mg/d,连续6个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各时点对3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时,干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比治疗前以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Hcy组和干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预后较差,对高Hcy血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东菱精纯克栓酶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神经病学教研室过红明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陈慧娟徐心耕急性脑血管病为临床上常见疾患,它与癌症、心血管疾患同为目前人类的三个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急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生,其致死、致残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东菱精纯克栓酶(...  相似文献   
7.
徐心耕  赵晴  于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296-1298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β样淀粉蛋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五组:10、20、304、0μmol/L四种浓度的Aβ25-35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AGEs的含量。结果Aβ25-35诱导PC12细胞,细胞生存率为50%时,Aβ25-35浓度约为30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0μmol/L 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01)、细胞内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AGEs参与了β样淀粉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ELISA法)、PAF(ELISA双抗体夹心法)、甘油三酯(GPO-POD酶法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CRP、PAF、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RP和PAF在脑梗死中呈正相关,对照组内两者间无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CRP和PAF高表达对脑梗死的发生有直接作用,两者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