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较新的矫治鹰钩鼻鼻尖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2月至2005年5月,采用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对18例鹰钩鼻鼻尖畸形患者进行手术矫治,术后结合鼻管支撑的鼻孔悬吊法外固定7~10d。结果术后经14个月至3年的随访,18例患者的鼻尖外形良好,形态满意。其中1例患者因鼻腔内悬吊线穿透引起轻度炎症,术后3周剪除缝线,5d自愈。结论采用埋没导引缝合的手术方法对鹰钩鼻鼻尖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结合缝合、悬吊和固定,获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此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移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新材料。方法 将人自体血清培养黏膜移植于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2、3、4、6周观察培养黏膜生长与转归,应用anti—HLA免疫荧光鉴定成活黏膜组织属性,应用抗人Ⅳ型胶原及抗人层黏蛋白为基底膜形成指标。结果 裸鼠体内移植培养黏膜成活生长分化良好,anti—HLA免疫荧光证实为移植的培养人黏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后3周开始形成基底膜,4周形成完整的基底膜。结论 自体血清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可形成功能完整的上皮组织。  相似文献   
3.
磨痂手术治疗早期非Ⅲ度深度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解决非Ⅲ度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处理难题,我们对磨痂手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对全身皮肤厚度特点等进行切片研究并仿磨痂进行动物实验。方法:我们在病人伤后24-48小时内,在全麻无菌技术下应用金属丝球或磨削机对创面进行磨擦,至创面泛红或满布出血点为止。清洗后外用生物敷料覆盖;偏浅或面部用氯霉素凡士林油纱布,偏深用生物敷料覆盖;再用8-10层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第2天更换湿透外层敷料,同时可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大面积烧伤应上翻身床或悬浮床。结果:120例烧伤创面全部愈合良好,偏深创面8-10天左右内层敷料变干,20天左右创面愈合偏浅5-7天内层敷料干,13-15天创面愈合,部分病人半年-年随访偏浅不留瘢痕,偏深仍有痕但较轻,多在周,鼻,下颌,手背等处。本法换药次数少,需再植皮者少,费用下降1/4-1/3,结论:磨痂手术比削闸手术好掌握,保留了更多可再生组织,改善了 部血循环,减轻了创面炎症过程,是早期对非Ⅲ度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索更理想的鼾症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97以来 ,收治鼾症 11例 :男 7例、女 4例 ,分别采用 :V型软腭缩短、扁桃体切除、咽腔成形术 (8例 ) ;菱形软腭缩短、咽腔扩大悬雍垂成形术 (3例 )治疗。结果  11例均效果良好 ,平均随访 12个月 ,病人满意打鼾明显减轻或消失 ,其它伴发症状也明显好转。结论 软腭缩短联合咽腔成形术不但能够减少上呼吸道的吸气阻力 ,而且可以调整局部组织张力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鼾症矫治手术。  相似文献   
6.
尿道下裂患者SRD5A2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RD5A2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9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SRD5A2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结果 96例中有14例发现了8种突变,5种错义突变,1种同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移码突变。分别位于第1、4、5外显子。其中Gln6stop,His232His,Phe234Leu及移码突变没有报道过。结论 第4外显子是突变发生的热点区域,约1/10尿道下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RD5A2基因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对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4例患者三男一女,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采用本术式进行治疗,观察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视力减退等并发症,术后眼球动度良好,Medpor植入体稳定,未出现排异,感染及外露等情况。结论:"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眶外侧壁Medpor植入填充,眶距增宽矫正术"的手术方式是对传统的眶内侧壁截骨的手术方式的改良。2008-2011年间,笔者应用此方法对四例病人进行眶距增宽矫正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下颌角弧形截骨,颧骨截骨降低是颅颌面整形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骨折、面部不对称、软组织下垂等,术后短暂失明较为罕见,2010年我科行此类手术1例,术后出现短暂失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早期运用毫米波缓解面部软组织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将28例行颌面部截骨整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起使用毫米波照射双侧面部术区,2次/天,双侧面部每次各30min,共使用5天,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面部标记点间的距离,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接受毫米波治疗的患者术后面部软组织各线总体的肿胀程度及耳垂点到同侧口角点间的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操作便捷,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毫米波缓解颌面术后患者面部软组织肿胀安全有效,实用便捷。  相似文献   
10.
尿道下裂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索尿道下裂术后的再造尿道易于感染的原因、感染源及细菌种类;据此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应用细菌培养鉴定、基因分型鉴定等从分子水平证实细菌的来源及种类。结果 经尿道外口逆行进入和再造尿道材料携带是细菌主要来源。引起尿道下裂感染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最有效抗生素是去甲万古霉素。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感染是切口感染而不是泌尿系感染。再造尿道感染率高于皮肤(黏膜)的原因在于造成了比体表更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