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性。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6周每周末及7周以上时段,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前白蛋白(P-ALB),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与其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AST、ALP、γ-GT趋势性变化明显,用药2周时上升至高峰,第3周下降至治疗前水平,甚至略低于治疗前,第4周又升高,第5周以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LDH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6周后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T-Bil、I-Bil治疗2周~6周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7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D-Bil在治疗2周及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P-ALB在治疗3、4、6周及7周以上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HE、TBA、TP、ALB、GLO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它周比较,ALT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标本对 L 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各采集3份血标本,分别置于5℃、15℃、25℃恒温下保存30 min ,对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应用L H750进行检测,同时由3名能熟练进行细胞形态检验的工作人员制作血涂片进行检测。结果标本温度越低,L H750检测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越高,温度与检测结果呈负相关。5℃及15℃恒温下L H750检测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手工显微镜检测结果( P<0.01),25℃下L H750检测的单核细胞百分比与手工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温度标本对LH750检测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影响,血标本温度为25℃时检测单核细胞百分比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大部分感染者为无临床症状的HBV携带者,而HBV与肝硬化、原发型肝癌有密切关系.加之精神病医院的特殊管理模式,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因意外发生皮肤破损的情况较常见,因而患者易发生HBV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状况,作者对在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HBV五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锂盐(Li+)是精神科常用的抗躁狂药物,但因其作用的特殊性,临床使用易引起中毒,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因而血Li+浓度检测是临床精神科专业实验室常设或必须要监测的药物之一。同时Li+也和其他项目一起,常作为急诊检测项目用于危重患者的诊疗。在临床检验实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和对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3周、4周、5周、6周及7周以上时,检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HE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但有可能增强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从而导致脂类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氯氮平治疗后血清免疫指标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方法:对5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例女性健康者血清IgG、IgA、IgM及C3、C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IgG、IgM、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氯氮平治疗3、7、15、30天后血清IgG、IgM、C3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天时IgG已恢复到正常水平,1个月后C3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IgG、c3水平显著降低。IgM虽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且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IgA、C4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氯氮平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也使其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感觉门控P50、P300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之间的对比性。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测试刺激范式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6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名健康常人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听感觉门控P50抑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300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显示,患者组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分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听感觉门控P50抑制、P300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指标间无对比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功能缺陷,反映出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初筛法与确证试验检测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果]743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341株(45.9%),其中176株(52.5%)来源于痰标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类别达13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构成比依次为42.8%、41.6%和6.5%.产酶率则分别为48.0%、56.3%和37.9%.[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产酶菌种多,临床实验室应加强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血清6种常见酶的长期检测,了解用药对患者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过程。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3周、4周、5周、6周及7周以上时,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并同时于2周、4周、6周、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与其他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和γ-GT第2周显著升高(P<0.05~0.01),第3周降到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4周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然后逐渐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LDH第2周至第5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第6周后逐渐下降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AST、ALP虽有先增高后恢复至略高于治疗前的趋势,但经比较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CHE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他周比较,ALT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酶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10.
周位强  沈琪琳  张水山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35-2137
目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性别之间生化代谢差异,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检测973名体检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计算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比值,并对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02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病率为9.05%,男性患病率12.53%,显著高于女性的6.0%(P<0.05);与对照组比较,59例男性患者的ALT、IBIL、TG、HDL-C、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0例女性患者的AST、TBIL、DBIL、IBIL、GLU、T-CHO、TG、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A1、apoB100、apoB100/apoA1、TC/HDL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4113~0.9893,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特点,且性别之间表现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