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宋文杰  檀国军  张毓英 《临床荟萃》2007,22(20):1483-1484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已成为常见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在目前较高水平上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之一,而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异常密切。载脂蛋白C(apolipoprotein C,Apo-C)主要分布在乳糜微粒(chylomicr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3例典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CT灌注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局部脑血流和脑侧支循环代偿的评价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转归特点,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的建立及程度,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中的作用。结果:根据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时相、程度,将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分为脑血管侧支代偿循环的"短时效用"和"长时效用"。脑侧支循环代偿的不同效用,对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注重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的理念,有效的去驾驭"脑血管侧支循环"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AMI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常因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而死亡.我科自1990年共收治48例AMI患者,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1990~1997年住院确诊为AMI患者1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4岁.除自动出院1例外,47例中好转出院42例,死亡5例,死亡率10.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时午睡对白天平均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1例受检者 ,计算和比较其整个白天和扣除午睡的白天平均收缩压 ( SBP)、平均舒张压 ( DBP)、平均动脉压 ( MBP)和平均心率 ( HR) ,并进行配对双侧 t检验。结果 所有受检者扣除午睡后的白天平均血压 (包括 SBP、DBP、MBP)和平均 HR的数值均比未扣除午睡的整个白天的数值明显增高 ( P=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 ) ,不论是杓型和非杓型血压者 ( P=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 )。杓型和非杓型血压两者之间的整个白天与扣除午睡的白天平均 SBP、DBP、MBP和 HR的数值则无明显的差异 ( P=0 .898、0 .5 49、0 .671、0 .5 93 )。结论 午睡对白天的平均血压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包括杓型和非杓型血压者 )。因此在计算白天的平均血压时应扣除午睡时的血压数值 ,而午睡时的血压值应计入夜间的血压中 ,真正的体现清醒和睡眠的血压节律变化情况 ,这才是实际意义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6.
7.
168例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10年间所有 70岁以上AMI住院患者 ,共 16 8例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  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 ,起病时多无典型心绞痛 ,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 ,全身合并症多 ,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心电图潘生丁试验影响的临床观察姚光辉,张毓英,王慧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心内科三明市365000)潘生丁心电图试验(DECGT)自1976年提出以后,因其对冠心病有较高诊断价值而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的应用。然...  相似文献   
9.
A型行为冠心病病人的护理应特别注重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不良心理状态而减少疾病康复。48例病人在护理中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46例心律失常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体会三明市第一医院张毓英朱美仙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在于影响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而改变其电生理特性或通过植物神经及其递质的影响而作用于心肌。在护理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我们注意准确给药剂量、调节用药速度、仔细观察用药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